隨著過去三年的緊張動工,倫敦奧林匹克主場館,斯特拉特福德球場,或者現在官方比較標準的名稱應該是斯特拉特福德體育場終於正式竣工了
收到這一條訊息,讓整個倫敦所有人都感到鬆了一口氣,之前所有的擔心,所有的憂慮都暫時告一段落了,而一時間,幾乎全世界的媒體和記者都瘋狂的湧向了斯特拉特福德球場,因為在十月二十九日,斯特拉特福德球場將有一個簡單的竣工儀式。
說竣工,實際上只是建築工程結束了,其他的還有相當多的事情還在繼續,例如看臺的座椅,還有場館的設施等一大堆的事情才剛剛開始,但趕上奧運會基本上沒有難度。
畢竟,跟葉秋的前世相比,如今多了托特納姆熱刺過去三年所支付的三億歐元的建築款項,如果再不如期完工,那倫敦奧組委幾乎都可以被一個個拉出去槍斃了。
對於斯特拉特福德體育場比前世提前四個月竣工,葉秋對工程進度還是不滿意,因為實在是太拖拉了,如果是按照他的標準來做,這座球場現在已經應該全部完成,甚至是投入使用了,可奧組委現在卻還在為能否如期舉辦奧運會開幕式而扯皮著,太那個啥了。
竣工儀式出動了很多人,包括倫敦市長鮑里斯o約翰遜,包括倫敦奧組委主席塞巴斯蒂安o科以及倫敦一些重要的頭面人物,托特納姆熱刺則是全隊在葉秋的帶領下,搭乘球隊的大巴車抵達了斯特拉特福德體育場。
在現場工作人員安排下,他們就好像來到自己的主場,直接就從體育場的內部通道下車。
如果是在電視直播的話,這裡應該就是球員通道的入口,直接前往更衣室
斯特拉特福德球場地下是沒有停車場的,所有的停車場都在斯特拉特福德對面的振華大廈的地下,那裡有歐洲最大的地下停車場,可以容納一萬五千輛車,同時酒店外面還有一片場地可以停放超過一千輛旅遊大巴車的地上停車場
而從振華大廈到斯特拉特福德球場,也不過就是走幾步路而已。
奧林匹克公園附近的交通非常便利,地鐵的出口在公園北部,出來後就是一座歐洲最大的綜合性購物中心,也是倫敦奧組委最早出售的產業,距離斯特拉特福德球場也不遠,另外公交車也非常便利,自駕的話如果遇到比賽日或許會有點擁堵。
為了解決這個麻煩,當初在設計奧林匹克公園的公路的時候,就直接將從主於道透過立交橋的方式,將車流引進地下停車場,而且地下停車場總共有兩個入口兩個出口,再加上智慧化管理,目的就是為了解決比賽日車流量過大的擁堵現象。
此時此刻,托特納姆熱刺一行人就站在斯特拉特福德體育場的內部通道入口處下了大巴車,看過去,球場外圍是四通八達的立交橋,他們則已經站在了斯特拉特福德球場內部了。
葉秋前世,斯特拉特福德球場之所以被稱作是倫敦碗,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它像一個碗,上寬下窄,有點像鳥巢體育場的結構,但要知道,斯特拉特福德球場最初的設計並不是這樣的,只不過是倫敦奧組委因為財政預算的限制,接連五次縮減設計方案,最終才搞成的倫敦碗。
最為人所熟知的就是頂棚,倫敦奧組委在第五次提出的整改方案,就是要徹底放棄頂棚,但這個方案很快就被否決了,因為倫敦多雨,沒有頂棚根本就不行,所以最終他們做出決定,那就是縮減頂棚面積,最終頂棚也只是覆蓋了uu%左右的看臺。
當時還流傳著一句話,那就是為了體現公平,所以低票價的看臺比高票價的看臺多了一樣享受,那就是在雨中觀看奧運會的瀟灑和詩意。
葉秋出了三億歐元,斯特拉特福德體育場的設計方案他也擁有話語權,所以他第一個做出來的決定就是,一定不能夠沒有頂棚,所以他當即拍板了設計方的第一個設計方案,一個擁有能夠活動,可伸縮的頂棚,一旦遇到雨雪天氣,球場可以蓋上頂棚,變成一個封閉式的空間,而裡面可以繼續進行比賽。
或許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認為這只是多了一個頂棚,好像也沒多多少錢,實際上不是。
就好象托特納姆熱刺全隊上下現在,沿著內部通道走進球場,他們哪怕是在球場的內部通道里,都不會感受到有絲毫的壓抑和憋悶,這是因為球場在設計的時候就考慮到了整個大範圍和細節上的空氣流通,甚至是風速。
別說現在人少了,就算這座球場到時候全部爆滿,坐滿了八萬名球迷,甚至以後如果繼續加蓋第三層,現場球迷人數達到九萬多,甚至是十萬,都不會因為人多而有壓抑的感覺,這是因為球場在設計之初,就必須要先進行一項風洞實驗,目的是為了測試通風效果、空氣流通質量,最大限度的降低球場內的風速,保證比賽順利進行。
尤其是一些奧運會的比賽專案,如果內部通風效果太差,導致運動員處於逆風狀態,那肯定不行,一定會受到批評和指責的,甚至是停賽。
其實,現在的這一條內部通道是一段下坡然後一段爬坡,這是因為考慮到日後球場的改造。
要知道,奧運會和殘奧會之後,這座球場要被托特納姆熱刺改造成一座專業足球場,也就是說,拆掉田徑跑道,擴建球場看臺,而到時候為了保證現場球迷的看球體驗,確保每一個位置上的球迷都能夠更好更清晰的,無死角的欣賞到球場上所發生的一切,同時為了保證現場的比賽氛圍,最大限度的保證主場氣氛,四十五度的看臺坡度是最理想的。
可為了能夠同時達到這兩種效果,到時候比賽場地就要下沉。
走出球場通道,站在球場內部,抬頭去觀看看臺,雖然還沒有安裝座椅,但所有人都能夠輕易的感受到看臺很陡,有點類似於西甲諾坎普球場和伯納烏球場的那種看臺斜角,而當初在設計看臺的時候,設計師們確實是有聽從葉秋的建議,去觀察了世界上其他幾座著名的球場,例如諾坎普、伯納烏、安聯和阿森納的酋長球場等等。
“等到奧運會和殘奧會結束後,也就是在年的九月份,我們將把這些田徑跑道拆了,把我們現在站著的地方都挖深下去,把看臺擴建出來,在一層看臺和二層看臺之間,建造一整排的vip包廂。”葉秋在對自己的球員介紹著自己對這座主場的規劃。
在他看來,為了確保無死角,球場看臺夾角處都是以圓弧形來體現,緊貼著球場,這樣可以確保球迷在看臺上觀看比賽沒有死角,而且哪怕是坐在最頂層的看臺,日後第三層看臺,都彷彿居高臨下的俯瞰整座球場,那種感覺會非常棒。
球迷的座位也有講究,如果類似於酋長球場那種比較寬的座位,雖然球迷坐起來感覺很爽,但一方面空間太大,另外一方面無法很好的集中起球迷的聲音,這就無法形成良好的主場氛圍,事實上阿森納的酋長球場也是英超主場氛圍比較差的了。
斯特拉特福德球場的看臺座椅將比較緊密,到時候所有的座椅包括vip包廂、商務看臺和普通看臺的所有座椅都將採用同一種座椅,確保給所有進入球場的球迷最好的感受,而且看臺的頂棚設計就包括了將球迷的呼喊聲反射回到球場去,達到最佳的主場效果。
除了這一連串的革新設施外,葉秋打算將斯特拉特福德球場打造成七星級的頂級主場,這不僅僅要提供給球迷看得見的享受,還有一大堆看不見的享受,例如托特納姆熱刺已經跟來自中國的通訊業巨頭華為,以及葉子科技展開合作,其中,華為所提供的就是ip網路和無線區域網,使整座球場徹底告別過去的硬佈線時代,走進資訊智慧化時代。
不僅如此,以後托特納姆熱刺將對會員進行統一管理,會員卡將不再僅僅只是侷限於球迷身份識別,還將具備儲值、購物消費等方面的功能,所有的會員卡都採取實名制,球迷甚至可以透過手機app和電腦直接訂票,就好象電影院買票一樣,到球場後拿會員卡一刷,就能夠直接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