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確了三位異姓王的封地範圍,又發下了三不殺重誓,劉邦這才絕對讓張靚再次代表他出使三位異姓王。
十日之後,張靚見到了韓信,宣讀了漢王詔書,並且也當著廣大兵卒的面,宣佈了三不殺韓信的漢王誓言。
你還別說,聽到這三不殺,韓信內心還是很震動的。
畢竟,漢王能夠當眾發誓,而且還是以大漢國運發誓,這份情感,真是讓他無話可說。
而且,這次漢王不僅僅是明確了他的齊地邊界,還封了彭越為梁王,也就是說,這天下的異姓王不止自己一枚了。
日後就算要出事,有三不殺傍身的自己,出事的可能性也是最小的,起碼,前面還有個梁王擋著不是?
所以,感動中的韓信,決定出兵相助漢王。
說動韓信,約定出兵日期之後,張靚馬不停蹄,跑去面見彭越。
彭越是老朋友了。
彭越乃彭家弟子,琅嬛試煉中的十二戰王之一。
而且,彭越也是十二戰王之中跟張靚走得較近的一位,更是張靚頗為欣賞的一位。
所以,見到彭越的時候,張靚就相對隨意一些。
而彭越在張靚面前,也是坦然說了自己心中的想法:“子房兄,你是知道的,當前這種形勢下,我等如若去幫漢王,滅掉霸王項羽的話,那麼可以預見,接下來,我的日子絕對不好過,我可不像你那麼宛如霽月清風,我這邊忐忑著呢,感覺此次入世,絕對是在劫難逃!”
昔日的十二戰王乃是戰友。
此次入世,也成為了主宰時局的重要人物。
當然,如若不是有張靚的三叉戟之佈局,彭越可能也走不到如今的高度。
面對彭越,張靚也就沒有客套,而是說起了真正解決問題的方法:“此次你若出兵,那麼,平定天下,結束大劫,將不再是難事,至於你說的應劫之事,我有兩法供你挑選,這第一,你若願意繼續留在世俗,那麼,我也會找漢王給你申請一個‘三不殺’來……”
彭越心中一動,輕聲問道:“如若我不想留在俗世呢?”
張靚點頭說道:“那你可以走第二條路,我給你爭取一個引靈入體的機會,不過,這第二條路,有兩個條件,其一是需要等天下平定之後才行,其二則是需要你在俗世假死。”
彭越聞言精神一振,點頭說道:“如此,我心中明白了,子房兄你稍稍等我幾日,我認真思考了,再來給你答桉……”
三日之後,彭越有了決斷:“子房兄,如有可能,還請給我爭取一個引靈入體的機會,如若能成就靈士,那這凡俗種種,也自無留戀之必要。”
張靚重重地點頭,然後拍拍他的肩膀說道:“等得天下大局穩定,你我假死遁世,你可隨我入大申鎮妖府,我會向道門申請一枚品級較高的引靈丹來,助你一臂之力。”
彭越深深一鞠到底:“如此就有勞子房兄了。”
搞定韓信和彭越,張靚心中已經有數,馬不停蹄去找英布。
相比韓信和彭越,英布這邊的表現要好得多,他本身就是觀望狀態,也是真的有點怕項羽,只要韓信和彭越同意出兵,他是完全沒問題的。
雖然英布比較好說話,但是,張靚也本著不讓老實人吃虧的心情,給了英布選擇的機會。
一個選擇是接受劉邦的封王,隨同出兵,剿滅項羽之後,享受異姓王的榮華富貴。
另一個選擇就是天下歸漢之後,假死遁世,張靚照樣許諾給他申請一次引靈入體的機緣。
英布也思考了幾日,但讓張靚比較意外的是,他做出了跟彭越不同的選擇。
英布覺得自己年歲已經較大了,就算有了引靈丹,成就靈士的可能性相對較低。
就算勉強成為了靈士,日後也很難有再進一步的可能。
所以,英布選擇留在大漢當個異姓王,享受一下人間富貴。
人各有志,張靚並不勉強,許諾英布,自己會跟漢王說清楚,力爭最大限度地為英布爭取未來之富貴。
英布知道張靚對劉邦的影響力有多大,當即就高高興興地答應了。
前後不到一個月,張靚已經跑了三方,再次將三叉戟打造出來。
在此期間,項羽雖然也派了說客遊說各方,但是,終歸是張靚的影響力更大,許諾的東西更有吸引力。
韓信、彭越、英布,齊齊領兵來戰。
劉邦聽從了張靚的建議,整個戰役交由韓信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