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自刎而亡。
正所謂死後哪管身後事?
項羽也是沒想到,自己死後竟然遭人哄搶。
他的頭顱被王翳取走,其餘騎兵爭相搶奪項羽屍體,以致有數十人死傷。
最後郎中騎楊喜,騎司馬呂馬童,郎中呂勝、楊武各自得到項羽屍體一部分。
這些傢伙拿了項羽身體各部,喜滋滋地跑去呈現給了劉邦。
看到項羽被滅,劉邦那叫一個欣喜若狂。
當然,最大的對手竟然被分屍而投劉邦也是頗多唏噓。
劉邦素來不會虧待功臣,幾位斬殺了項羽的將士,自然都得到了巨大的封賞,各個都獲得了封侯的機會。
項羽一死,意味著,漢王劉邦最強的對手被滅了,天下初定。
項羽死後,漢軍乘勝追擊,楚地俱降漢。
唯獨項羽原來的封邑魯地拒絕降漢,還在負隅頑抗。
劉邦率領諸侯兵,拿著項羽的頭顱去招降魯地父老。
此時,項伯投降劉邦,不過提出要善待項家和厚葬項羽。
劉邦此時展現出極高的政治素養,沒有讓張靚幫忙拿主意,自己親自決定,赦免項家,不過,項羽的同姓宗親都被賜姓為劉,項伯賜名為劉纏。
同時,劉邦還以魯公的規格安葬項羽於谷城。
這一番操作下來,劉邦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胸襟,也得到魯地民眾的認可,魯地投降,天下皆定。
對於項羽餘部投降的將領,劉邦也開了一條錄用之路,不過提出了一條特殊的要求,那就是必須直呼項羽的名字“項籍”才能被漢朝錄用為官。
而不能稱之為項王或者霸王。
實話說吧,西楚霸王項羽的戰鬥力和人格魅力,那的確是讓劉邦都頗為自慚形穢,還真的不能讓自家大漢官員言必稱霸王。
戰後,劉邦按照張靚等人的建議,去了大軍軍中,奪了韓信、彭越和英布的兵權,改封韓信為楚王,封彭越為梁王、封英布為淮南王。
天下初定,百廢待興。
此時,劉邦面臨著好幾件大事,其一是定都的問題;其二就是論功行賞的問題;而其三,則是立太子的問題。
要說,原本劉邦真正要處理的乃是前兩件大事。
也就是定都和論功行賞,而太子,本身早在他被封為漢王之後,就立了他和呂雉的兒子劉盈為太子。
只是現在,做了皇帝之後,劉邦又有了別樣心思。
風聲傳開,三件大事,都跟大漢集團每個人的利益密切相關,於是,整個大漢,都在討論這三件事,各種意見和建議滿天飛,劉邦都有著一種看花眼的感覺,整日間是忙得不可開交。
天下初定之時,張靚的內心終於是安寧下來。
人族大劫終於接近了尾聲,天下已經平定,雖然還有諸事需要掃尾,但至少,到了這個程度,張靚已經是可以告假返回大申鎮妖府,去跟老婆孩子團聚了。
或者,等大漢定都之後,也可把若晴,宛如和蓉兒她們接過來一起住一段時間,讓她們也感受感受新朝的氣氛。
整整四年多,張靚都未曾見過家人了,雖然暗網有書信來往,張靚也知道家人們俱都身體康泰,但心中這思念卻是免不了的。
不得不說,雖然張靚成為了靈士,但是,一顆凡心未滅,看來,還得在這人世間修煉一段時間了。
至少,也得多陪陪孩子,等他們成年了,自己才能離開吧。
就在張靚打算告假前往大申鎮妖府之時,呂雉突然來訪,打亂了張靚的計劃。
幾年不見,再見呂雉,張靚發現她的臉上,少了許多稚嫩,多了很多風霜,而眼神之中,也是多了幾分剛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