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通並不知道韓信請假王。
所以,過了幾天,見韓信還未下定決心,於是,又上門勸告:“能否聽從忠告,是做事成敗的徵兆;謀劃是否得當,是存亡得失的關鍵。從事奴僕的差役,就會失去萬乘枓仁的權柄;保守低微的俸祿,就會喪失成為公卿、宰相的機會。心裹明明知道這個道理,而且,敢做出決斷並付諸行動,將會成為百事之禍。所以勐虎如果猶豫,還不如蜂、蠍以毒刺刺人;孟賁如果遲疑,還不如堅決去做……
蒯通的意思,韓信聽明白了。
任何事情,都貴在實際行動。
功業很難做成,卻容易失敗,機會很難遇到,卻容易喪失。
這就是所謂的,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蒯通說的有道理沒有?
當然有道理,韓信也知道機會難得。
但是,韓信是自家知道自家事。
要成為一方諸侯,要跟項羽、劉邦三分天下,談何容易。
這其中最大的關鍵,其實還是“人才難得”。
韓信手下有多少人才?
小貓三兩隻。
劉邦和項羽手下,那才是人才濟濟。
而且,蒯通只說天下三分,但實際上,彭越、英布都已經成了氣候,勢力比自己也是沒弱多少。
而彭越、英布,都是漢王一手扶持起來的。
真能天下三分嗎?
除非英布、彭越都來幫我。
除非我身邊能有十個八個蒯通,要不然,那其實就是痴心妄想。
韓信也是自家知道自家事,打仗,他很在行,這天下,他沒服過誰,但是,論及治理國傢什麼的,他韓信還真是頗有點自知之明。
不是那個料。
更為關鍵的是,漢王劉邦已經痛快地封了他為齊王,並不是假齊王。
而且,使者快馬有報,張良張子房親自過來授印,已經在路上了。
張良張子房乃是漢王最為倚重的謀士,漢王派他過來封自己為齊王,也算是給足了自己面子。
這種情況下,韓信自問沒有任何背叛的理由。
猶豫了一會兒,韓信這才緩緩說道:“漢王與我知遇之恩,而且,我之戰功卓絕,漢王要想打贏對楚之戰,斷然不會奪我齊國,所以,此話,先生休要再提。”
好看的言情
蒯通愣了下,沒想到韓信竟然拒絕了自己的建議。
按道理,韓信就算是不會同意馬上反叛,但話也不至於說這麼死啊?
看到蒯通有點失神的樣子,韓信忍不住提點了他一句:“漢王已經封我為真正的齊王了,那張良張子房親自過來授印,這一兩日間應該就能抵達……”
張良張子房親自過來授印?!
漢王封了韓信為齊王!
這兩個訊息,讓蒯通一時有些失神。
愣了半響,蒯通這才一鞠到地,有些苦澀地恭祝:“恭喜齊王,賀喜齊王,不過,我還是那個意見,此時乃是天賜良機,如若此時不下決斷,大王可能終究會竹籃打水一場空。”
韓信和顏悅色地說道:“漢王如此待我,我怎麼可能反之,所以,先生你也不用多想,還請留在我這齊國之內,好好地輔左我治理地方,以先生之才,日後定當重用。”
蒯通大聲道謝,叩頭謝過韓信之後,告退而去。
韓信知道了張良張子房即將到來授印,自然是不敢馬虎,也沒有關注蒯通在幹嘛,自己去組織迎接張良的事情去了。
這邊,蒯通從韓信那兒退出之後,心中卻是無比的惶恐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