豎起第二根手指,酈食其繼續慷慨激昂地說道:“項羽遷徙義帝並派人暗殺了他,劉邦聽到之後,立刻發起蜀漢的軍隊來攻打三秦,出函谷關而追問義帝遷徙的處所,收集天下的軍隊,擁立以前六國諸侯的後代。攻下城池立刻就給有功的將領封侯,繳獲了財寶立刻就分贈給士兵,和天下同得其利,所以那些英雄豪傑、才能超群的人都願意為他效勞,諸侯的軍隊從四面八方來投歸,蜀漢的糧食船挨著船源源不斷地順流送來……”
一鼓作氣,沒等田廣思索清楚,酈食其豎起了第三根手指:“而項王既有背棄盟約的壞名聲,又有殺死義帝的不義行為;他對別人的功勞從來不記著,對別人的罪過卻又從來不忘掉;將士們打了勝仗得不到獎賞,攻下城池也得不到封爵;不是他們項氏家族的沒有誰得到重用;對有功人員刻下侯印,在手中反覆把玩,不願意授給;攻城得到財物,寧可堆積起來,也不肯賞賜給大家。”
連續三點理由擺出來,看似完全沒問題,而且每一條都切中了要害,讓齊王田廣有些心動。
只是,田廣不知道的是,酈食其也是有些誇誇其談了,天下諸侯,現如今聞風而背叛的可不是少數,劉邦一直都在為糧草發愁,而並不是他所說的那般,吃不完。
田廣不知道這情報啊,還以為是真的,當即對酈食其的分析相當看重。
繼續請教,酈食其,得出結論。
所以天下人背叛項羽,才能超群的人怨恨項羽,沒有人願意為項羽效力。因此天下之士才都投歸劉邦,劉邦安坐就可以驅使他們。
漢王劉邦帶領蜀漢的軍隊,平定了三秦,佔領了西河之外大片土地,率領投誠過來的上黨精銳軍隊,攻下了井陘,殺死了成安君;擊敗了河北魏豹,佔有了三十二座城池:這就如同所向無敵的黃帝的軍隊一樣,並不是靠人的力量,而是上天保佑的結果……
酈食其不知道的是,現如今,項羽已經攻破了滎陽,劉邦正在東躲XZ,避開項羽的兵峰呢。
酈食其就算知道,也不會告訴田廣,酈食其總結陳述,前後對應,最終說道:“現在漢王劉邦已經據有敖倉的糧食,阻塞成皋的險要,守住了白馬渡口,堵塞了大行要道,扼守住蜚狐關口,天下諸侯若是想最後投降那就先被滅掉。您若是趕快投降漢王,那麼齊國的社稷還能夠保全下來;倘若是不投降漢王的話,那麼危亡的時刻立刻就會到來。”
田廣認為酈食其的話是對的,同時,他也已經收到戰報,前方韓信的大軍已經壓了過來,韓信領兵能力天下側目,就連大秦最後一員名將章邯都兵敗三秦,最終自刎。
田廣不覺得自己能擋得住韓信的進攻。
於是,田廣也就順水推舟,聽從酈食其之言,撤除了齊地的兵守戰備,天天和酈食其一起縱酒做樂。
要說,齊王歸漢,這原本是件大好事,能兵不刃血拿下齊地,也的確是符合漢王的利益。
但是此時,問題來了。
韓信並不認可酈食其的出使之功,在他看來,不用酈食其出使,自己一樣能拿下韓地。
而且,酈食其沒費吹灰之力,坐在車上跑了一趟,憑三寸不爛之舌便取得了齊國七十餘座城池!
如此戰果,把韓信的戰功一下就拉低了許多。
韓信打生打死,幾月下來,不過打下十幾座城池而已。
酈食其就這麼拿下了這麼多的城市?
而且,韓信覺得,齊王田廣只是迫於形勢,做出的無奈之舉,日後未必不會再反。
所以,地盤只有真正掌握在自己手中,那才是自己的。
種種考量之後,韓信就乘夜幕的掩護,帶兵越過平原偷襲齊國。
齊王田廣聽說漢兵已經兵臨城下,認為是酈食其出賣了自己,便對酈食其說:“如果你能阻止漢軍進攻的話,我讓你活著,若不然的話,我就要烹殺了你!”
酈食其說道:“幹大事業的人不拘小節,有大德的人也不怕別人責備。我不會替你再去遊說韓信,我還是奉勸齊王,此時開城投降,或許能得到漢王的優待……”
齊王田廣有種被酈食其玩弄的感覺,心中很是不爽,乾脆也不投降大漢了,心中一狠,竟然烹殺了酈食其,然後帶兵向東逃跑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