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靚其實在猶豫,應該讓誰把齊王和趙王即將反叛的訊息洩露給項羽。
因為,誰把這個訊息洩露,就相當於點燃了一根導火索,齊王和趙王那邊沒有了退路,必須如約起事。
所以,告密給項羽的這人,其實承擔著來自齊王、趙王和項羽三方面的巨大風險。
一旦項羽回過神來,覺察到其中不對,那麼,洩密之人就會相當危險。
正因為如此,張靚這次一再提醒韓成,讓他不要隨便亂說。
但是韓成立功心切,竟然壓根聽不進去張靚的意見,在搜尋到了足夠的證據之後,就興沖沖地跑去項羽那邊首告了。
張靚想攔都攔不住。
兩件事,幾乎同時發生。
項羽這下就有點焦頭爛額的感覺了。
召集范增幾個商議之後,大家得出的結論卻是驚人的一致,那就是,漢王那邊不足為慮,西楚的重心,應該放在齊、趙兩國這邊。
范增分析指出,之所以有如此建議,有三大重要原因。
其一,齊趙聯軍實力更強,如若西楚主力去迎戰漢軍,則齊趙這邊可能會趁虛而入。
其二,漢軍雖然不弱,但是領軍者為新拜的名不見經傳的大將韓信,其實力如何有待商酌,而三秦之地,有章邯等三位名將鎮守,韓信能不能打得過這三位,還真是不好說。
其三,西楚一旦攻漢,漢軍很有可能龜縮回去漢中之地,據險而守,到時候,楚軍必將進退兩難。
項羽麾下大多贊同范增老先生的意見。
不少人甚至覺得,有章邯鎮守三秦,那劉邦要想搞事情,多半會被章邯按在地上摩擦。
說不定,不等西楚這邊平定齊趙,章邯那邊已經把漢王給打了回去。
項羽也覺得屬下們分析的很合理。
而且,項羽本身就認識韓信,昔日韓信當郎中的時候,還給項羽提出了一些很不切合實際的,項羽壓根沒有采納的建議。
項羽也不覺得韓信能掀起什麼風浪來。
基於部屬們的建議和自己的判斷,項羽決定出兵,北擊三齊。
三秦之地,則讓章邯為主,跟劉邦對抗。
但是呢,讓項羽無語,讓天下無比震驚的事情竟然就這麼發生了。
堂堂大秦最後一員名將,身經百戰的章邯,儘管身邊有司馬欣和董翳輔左,但在面對韓信的時候,竟然也完全不是對手。
被吊打的節奏!
章邯竟然比面對霸王項羽的時候打得還要吃力,明明兵力佔優,竟然也被打得節節敗退。
一時之間,天下失色。
所有人都不敢置信地看著三秦之地,看著那位受過胯下之辱的,漢軍新拜的大將韓信,就這麼把章邯按在地上給左右摩擦。
不到三月,章邯就被徹底擊潰。
章邯戰敗,狼狽而逃。
司馬欣和董翳則沒能逃出,被韓信逼降。
而此時,項羽還在領兵跟齊國和趙國開戰。
這邊還沒能打出一個結果來,結果自己給予厚望的章邯竟然就大敗而回了。
如此戰局,讓項羽是怎麼也想不到的。
項羽怎麼也想不通,一個自己看起來可有可無的小角色,怎麼到了漢王劉邦那邊,就變得神勇如斯呢?
韓信聲名鵲起,隨之而來的,還有另一個傳言,讓項羽心中很是難受的傳言,那就是,西楚霸王項羽沒有識人之明,沒有容人之量。
要不然,為何韓信到了漢王那邊怎麼就如此厲害呢?
項羽真是給氣得,差點吐血三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