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項伯來找張靚的重要原因。
張靚對此並不意外,但是義正辭嚴地說:“我奉韓王之命,送沛公入關,而今沛公身處危難之中,我悄悄逃走,是不合道義的。而且,你知道的,沛公劉季,乃是我真正的朋友,我必須去向他辭行再走。”
項伯無奈,想了想,點頭說道:“那好吧。”
張靚來到劉邦營帳之中。
此時劉邦正在召集蕭何議事,看到張靚進來,趕緊讓蕭何退下了,問道:“子房兄,你此時來訪,可有什麼要事?”
張靚也沒隱瞞,把項伯相告的情報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劉邦。
聽說項羽馬上要率領幾十萬大軍向自己發動猛攻,劉邦頓時大驚:“這可怎麼辦才好呢?”
張良沒有直接回答,反問劉邦:“你估計我們的軍隊能抵擋住項羽的進攻嗎?”
劉邦有氣無力地說:“確實不能。可是事已至此,又怎麼辦呢?”
沒有進入關中之前,劉邦手下只有兵卒兩三萬,殺入關中,戰勝了大秦之後,劉邦的軍隊快速擴充,此時倒也有了十萬人左右的規模。
不過,這些兵卒都是東拼西湊起來的,如今這戰鬥力,還真是夠嗆。
而項羽那邊,統領著能征善戰的軍隊足足四十萬。
如此懸殊的兵力差距,讓劉邦清晰無比的認知到了問題的重要性。
張靚一想,當務之急是打消項羽對劉邦的疑慮,使他放棄進攻劉邦的計劃。
而要達到這一目的,就必須有一個傳話的人。
而項伯就是個合適的人選。
於是,張靚斟酌了一下,給劉邦出了個釜底抽薪的主意:“請你去告訴項伯,說你不敢背叛項王。”
劉邦懂了張靚的意思。
若有所思地沉默了一會兒,劉邦問:“項伯和你,誰的年齡大?”
張靚回想起下邳求學的年紀和樣貌,然後說:“項伯長我幾歲。”
劉邦點頭,對張靚說:“那就煩請子房替我把項伯請進來,我要像對待兄長一樣對待他。”
張靚返回營帳,見到了項伯。
深深吸了一口氣,張靚對項伯說道:“項兄,我剛剛去辭別劉季,這話到嘴邊,卻是說不出口了,畢竟,你知道的,他是我和星河在下邳學宮中的朋友……”
張靚的說法很簡單,那就是自己不能出賣朋友。
反而,張靚對項伯說道:“思來想去,我覺得,你應該見一下沛公,給他說說具體的情況。”
見下沛公?
項伯愣了下,心中想到,我本來只想讓你走,誰知,你要救沛公,這件事,可就不好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