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如若世界各國都能跟華夏同步,採取類似華夏的抗疫措施,說不定這疫情早就過去了。
大秦這個時代,防疫抗疫水平還是很低的,真要是遇見前世那種新冠疫情,整個社會怕是會瞬間崩潰。
只是,這一道題,應該怎麼回答呢?
自己是按照《黃帝內經》的觀點去回答分析呢?
還是借鑑前世的醫學經驗來作答呢?
真要用了前世的醫學,會不會驚世駭俗?這考分會不會受到影響。
很多觀點會不會太超前?
思考許久,張靚心中逐漸平靜下來。
為了華夏子民,有一說一,就算考試得不到高分,該說的,還是要說。
遺憾的是,自己前世不是醫學專業生,有些東西也只是道聽途說。短時間內,卻是很難形成自己獨特的醫學觀點。
既然如此,那就結合《黃帝內經》,並將其昇華,形成自己的觀點吧。
張靚開始作答:“《黃帝內經》按五運之氣分類疫病,稱為木疫、火疫、土疫、金疫、水疫,總稱五疫。五疫雖名不相同,但發病機理一致,皆因‘三虛相合’而為病,發病急驟,致死率高……”
接下來,張靚根據《黃帝內經》的理論繼續分析疫癘的發生,其實就是大自然的天地之氣失守,不在正位上而發生。
是故,“刺法篇”裡,反反覆覆出現多次某某氣“失守”“不遷正”。那何謂失守?何謂不遷正?守正就是在其應在的正位上發揮作用;失守、不遷正就是不在它的位置上,“不在其位則為邪”,就變成疫癘之氣散播。
一直寫到這兒之後,張靚這才筆鋒一轉,把前世的觀點寫了出來:“五氣失衡,或可生特殊之微小生物,是為病原微生物,此物以氣、以水、以接觸可傳播,以侵人身,起疫成疾,或稱病原體……”
不管這個觀點是不是驚世駭俗,張靚覺得,或許這個觀點的提前出世,能給華夏大地的醫學帶來許多新的東西。
答完這道題之後,張靚繼續往下走。
十個論述題,各個都不簡單,張靚儘可能地,盡舒心中所學,一個個將考題答了下來。
因為時間很是充足,所以,每一個題,張靚都有用心思考,並仔細作答。
答至最後,張靚甚至是忘了這是在考試,一心一意,將自己所知道的知識給答了上去。
一直到三個時辰快結束的時候。
張靚這才長長地撥出了一口氣,緩緩地將筆放在了方桌之上,對身邊的雜役弟子輕聲說道:“好了,我答完了。”
雜役弟子看著書寫得密密麻麻的竹簡,不由對張靚敬佩得五體投地,馬上點頭說道:“好的,好的,師兄你真厲害。”
張靚笑笑,看看考場,豁然看到,其他幾名學子依然在奮筆疾書之中。
不得不說,葉雨晴的表現,讓張靚眼前不由一亮。
這位大美女盤坐方桌之前,恬靜無比,用心作答,嫋嫋清香從她身邊升起,讓人感覺十分的寧靜,給人一種沁入心魄的知性美。
這位農家聖女的水平應該很不錯,不過,很遺憾,她遇見了自己這個逢考必稱王的穿越者,這次考試的結果,怕是會讓她大吃一驚了。
張靚覺得,自己超過葉雨晴的機會應該很大,也不知,這位聖女得知被超越之後,是否還能有現在這般心境。
她會不會暴跳如雷?
張靚表示很是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