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位大術士,也沒能求到長生不老藥,但他們幹了幾件大事,對後世影響很大。
其中一件,就是斬龍脈事件。
兩位術士求仙藥未得,為了脫罪,就告訴秦始皇,在大秦帝國中有三條龍脈,而這些龍脈所匯聚的龍氣都聚集在南京中,可能在將來南京會有一個人脫穎而出與大秦爭奪天下。
秦始皇一聽,這還了得?
馬上命令術士將其中兩條龍脈斬斷,最後一條歸大秦所有。
侯生、盧生用了兩個方法斬斷龍脈,其一是挖斷紫金山,用金銀珠寶來鎮壓龍氣;其二是挖通秦淮河,卸掉龍氣。
斬斷龍脈之後,侯生、盧生又繼續去尋找仙藥。
這一去,就是遠遁而走,不再回頭了。
始皇帝眼看身體是越來越差,心中念想這兩位不辭而別的術士,得知他們逃走的訊息之後,勃然大怒,一氣之下,拿咸陽城內術士和儒生開刀,最終釀成了“焚書坑儒”的慘案。
當然,“焚書坑儒”這件事,是多種矛盾積累的結果,侯生、盧生逃脫事件不過是導火索而已。
讓張靚沒想到的是,始皇帝因為《愛蓮說》而設立博士議政,同時就召喚了侯生、盧生入咸陽安排尋找仙藥的任務。
這兩件事,竟然都跟自己扯上了關係。
張靚覺得,這兩件事,其實也就拉開了“焚書坑儒”的序幕。
按照這幫儒生的脾氣,一旦開始議政,估計絕對會跟法家、雜家和兵家爭論得臉紅脖子粗,矛盾也就會越來越深,積累到一定程度,陰陽家的侯生、盧生跑出來點上一把火,這事就必然是一發而不可收拾。
那盧山現在看似風光,但其實已經陷入漩渦中心,幾年後,這傢伙如若不夠機靈的話,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當然,目前來說,張靚的地位還相當有限,就算知道要發生什麼,可能也無法改變最終的結局。
現如今,張靚已經有了感覺,就好似,這天道法則就好像冥冥之中化為一雙無形的大手,控制、影響著歷史的走向。
歷史的細節或許會有所不同,但最終,歷史上的大事件,基本都會發生,其產生的影響力也是基本跟前世的歷史事件相類似。
要說這一世跟前世真有什麼不同的話,張靚覺得恰恰是自己的出現,帶給了大秦王朝很多不一樣的東西。
比如說《愛蓮說》和《明月幾時有》,這兩篇驚世文章,一篇直接成為了儒家的里程碑式作品,另一篇則直接讓中秋節提前出現在了大秦王朝。
讓張靚驚訝的是,《愛蓮說》雖然提升了儒家的影響力,讓儒家有了更新的發展和變化,但是,歷史事件卻自然而然地將這種影響力化為了“焚書坑儒”的特殊助力,讓其促成了儒家跟法家、雜家的對立。
歷史再度迴歸了正軌。
歷史有根線,隨便你怎麼彈,他總是不會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