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封禪,而不說始皇帝封禪泰山。
這其實就是給下邳郡守“上眼藥”。
關鍵是,這眼藥上的下邳郡守沒話說。
文會第一階段是“說古”,所以大家說的都是歷史典故,歷史故事,說封禪,自然也就是說古時候的事,誰會說現在的封禪?
這幫文人玩起心機來,還真是足夠讓人噁心的。
當然,假如不跟始皇帝封禪聯絡起來,單純只聽文人儒生們說封禪的話,那還是相當有意思的。
有儒生引經據典,說了聖人孔子論封禪:“昔日聖人論六藝,記敘天下改姓而出新王,封泰山禪梁父者七十餘人……”
有文人搖頭晃腦,得詩兩句:“邇來封禪和平久,舊地分教百姓耕……”
不說政治因素,文會的氣氛倒是起來了。
廣大吃瓜群眾對泰山封禪倒是有了比較清晰的認知,同時也就形成了一個質得感官,這世上,只有兩種帝皇,才會封禪。
一種,蓋世之帝皇,這種帝皇得到天下人的擁戴,為天下和平作出了歷史貢獻,封禪之後,天下太平。
一種,好大喜功之帝皇,這種帝皇自我感覺良好,自覺功高三帝,乃天下明君,實際上,就是沒有自知之明的糊塗蛋。
說實話,看著這幫文人和儒生們侃侃而談,張靚覺得,這些傢伙已經在暗諷始皇帝好大喜功了。
實際,泰山封禪之後,儒家就一直在各種冷嘲熱諷,沒想到,這次下邳文會也被有心人給利用起來,成為了政治鬥爭的工具。
張靚心說,儒家雖然是三教之一,在諸子百家之中,擁有極高的地位,但這麼玩,不把自己給作死那才是怪事。
焚書坑儒是什麼瞭解不?
還真以為始皇帝是泥捏的啊,真是佩服這些傢伙的膽大包天。
張靚並未參與說封禪。
實際上,文魁臺這一層的幾位,都未曾參與說封禪。
文魁臺幾位乃是文會欽點的具有極大競爭力的文士,都很是珍惜羽毛,惜字如金,並不會輕易衝動。
熱熱鬧鬧說封禪,張靚跟範若晴低聲輕語,吃點瓜果,說點風雅韻事,倒是也自由快活。
範若晴吐氣如蘭,一雙明亮的大眼睛脈脈含情,卻是讓張靚越看越好看,不由想起了宛如交待給自己的大事要事,心中琢磨著,是不是要加吧勁,好好追一追這大美女。
如果說,剛剛接觸範若晴的時候,張靚看重的是她的身份的話,那麼,隨著接觸,張靚心中,範若晴的身份反而並不是很重要了,她善良而不失剛強的性格,聰慧而又美麗。
關鍵是,不僅僅人長得漂亮,氣質身材都可是相當的好,就算長裙下邊可能有一雙大腳,但在前世,大腳那就是標配。
張靚的心思已經不在文會上了,全副心神都撲在了美女身上,琢磨著怎麼才能抱得美人歸。
但實際上,二層文魁臺,曾經的三位文魁,現在都在偷偷打量張靚,都在偷偷琢磨著,怎麼才能擊敗張靚,奪得文魁。
話說,本來吧,三大文魁都未曾把張靚當成對手。
誰曾想,一篇《愛蓮說》引來滾滾三十丈才氣,浩大聲勢,震驚了下邳城,震動了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