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船緩緩起航,順江而下。
甲板之上,張靚一如既往,騰挪閃躍,修煉劍擊之術。
修煉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天賦再好,若不努力,成就必會受限。
前世,張靚就弄懂了一個道理,要想考上一流的頂尖學府,天賦和勤奮,缺一不可。
很多聰明的娃,之所以沒考上清華北大,就是差了那99%的汗水,不夠努力。
當然,更多的娃,主要還是差了那1%的天賦,這玩意兒,就跟道家入門測試強調的虛無縹緲的悟性和福源一般,補都補不起來。
這一世,張靚和公子韓的靈魂融合,產生了一加一大於二的神奇效果,體內更是有萬年妖木心這一神器,有了頂尖的絕世天賦。
所以,只差努力和汗水。
那就練唄。
滄浪學府,張靚主修道家煉氣和符篆,輔修了儒家和兵家學問。
兵家主殺伐,有三大修煉體系,分別是鬥氣、戰陣和戰兵。
劍,就是戰兵之一,並且也是排序前三的重要戰兵,被稱為“百兵之君”。
同時,劍在儒家也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跟儒家“琴棋書畫”並稱童生五藝。
在滄浪學府,張靚一共學到了四套劍術,兵儒兩家各兩套,共花掉了張靚400金,一點也不便宜。
兵家劍術簡單直接,十分明瞭,為搏殺而生。
兵一套,初級劍術,共分弓步直刺、回身後劈、弓步平抹、弓步左撩、提膝平斬、並步直刺、弓步平劈、弓步上挑、回身後撩等三十二個基本動作,主要訓練劍士的發力和劍術基本動作。
沒有捷徑可言,就是一個“練”字。
兵二套,三才劍陣,這是兵家最常見的劍陣,適合小團隊作戰,滄浪學府每年都會組織童生進入渤海灣試煉,每三個學子就能結成一個三才劍陣,是學子提升戰鬥力的重要手段。
相比兵家主殺伐,儒家劍術則更重一個“養”字。
儒家主修的浩然正氣中正平和,需要童生無時無刻地加以蘊養,天長日久,正氣自生。
劍術,也是儒家養浩然正氣的重要一環。
體現在劍術特點之中,就是優雅大氣,賞心悅目。
儒一套,旭日輕風劍。
儒二套,大海落日劍。
這兩套劍法,都是師天地之奇景而創的儒家劍法,講究一個應境應情。
所以,張靚每日都會分別在日出和日落兩個時間段,修煉劍術。
今晨,張靚起了個大早,先練了兵家的基礎劍術,將劍術基礎踏踏實實地溫習了一遍,又練習了一會三才劍陣,直至朝陽初升之際,張靚舞劍的速度這才悄然慢了一些,感悟旭日輕風,修煉儒家養氣之劍。
另一邊,季柳已經緩緩收刀,長長呼氣吸氣,然後,向張靚這邊看了過來。
張靚舞劍,放眼望去,卻是看到了一幕奇景,茫茫的天際瀰漫著輕飄飄的薄霧,淡淡的紅霞,點綴著白霧,映照著遠處重重疊疊的山嵐。
清晨,清爽的微風吹拂著兩岸千萬條楊柳,將其細長的枝條吹得沙沙作響。
日出東方。
叮的一聲清響,空靈的琴聲從樓船四層的閣樓傳來,如同天籟,點綴著清新的江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