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問了,我剛問已經被打出來了。”
“都是別人家的媽,咱們羨慕不來。”
“說實話葉木不嫉妒嗎?畢竟初晴只是養女,他可是親弟弟啊!”
“這有什麼嫉妒的,葉木自己也是一個賺錢機器好嗎?而且他對初晴也是寵得很,送的那些珠寶,哪一件不是收藏級別的珍品?”
“只能說人初晴有這個命,就算是錯過了親生家庭的富貴,還有另一個家庭給她更好的。”
周臨夏看著網上的新聞心裡有些不是滋味,曾經她狼狽的退出娛樂圈,但即便如此,她還是覺得自己比初晴要過得好很多,因為那時候她被命為集團的繼承人,還和李棠風確定了關係,她覺得初晴很傻,寧願要一個什麼都沒有的繼母,也不回家,演員能掙到多少錢?而且還那麼辛苦。
但是這才多長時間就被打臉了?她發現只要受關注多,演員掙錢一點都不難,而且除了拿片酬之外,還可以投資,一部戲的回報就有十億之多,自己公司一年的盈利都沒有這個數。
或許是見葉秋來錢太快,第二年周氏和李氏也盯上了投資電影這塊肉,只是他們選劇本的能力沒有葉秋強,成本的控制也沒那麼好,再加上這一年還有其他投資商也想啃上一塊,因此電影市場氾濫,沒虧都算是好的了。
他們只看葉秋來錢容易,卻沒想過這其中的門道也不少,這錢要真這麼好賺,怎麼可能每年都有那麼多影視公司破產?
然而在這麼多電影公司和投資商都鎩羽而歸的時候,葉木工作室再次投資的一部商業片也一部文藝片卻又爆了。
商業片是葉秋新籤的演員出演的,初晴出演的則是那部文藝片,起初葉秋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賺錢,就只是單純的請導演拍出來之後去拿獎的,這部戲拍完之後甚至都沒有在國內宣傳,直接送去了國外參賽。
讓葉秋驚喜的是,這部文藝片不僅拿到了最佳導演獎,還拿到了最佳女演員將,這個國際大獎的含金量很高,也就是說初晴以後就是國際影后了。
拿到國際大獎回來之後恰逢國內電影節,不出意外的,初晴又拿獎了,成了國內國際雙料影后。
作為一部拿了國內大獎又拿了國際大獎的影片,自然是被各個影評人員大肆追捧,所以之後再上映,觀眾都是聞風而來。
能拿這麼多將的作品,自然有它的優秀之處,雖然整部電影的基調比較沉重,但看完之後對人的感悟卻很深,有的人甚至來二刷三刷,每看一次的感受都不一樣。
“忽然發現初晴都已經拿了視後和影后了,而我們的哥哥卻只拿過一個新人獎。”
“可能是葉木這兩年拍的電影都不適合拿獎吧,不過票房都挺高的。”
“葉秋不能偏心啊,女兒是心肝,弟弟同樣也是,也投資一部戲讓哥哥拿獎唄。”
網友沒想到她這個建議居然被葉秋看到了,還親自回覆她:“我儘量。”
然後粉絲們就興奮了,自發的去給初晴貢獻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