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秋離世的時候已經九十高齡,此時她的曾孫都也已經成婚,一個個哭倒在她的院子外面。
排在最前面的是楊玉輝、季秋燕和楊玉新、周青兩對夫妻,他們這時年紀也不小了,一個個卻還哭得像一個孩子一樣。
後面是孫輩楊書臣、楊書梁和楊書鴻等人,曾經意氣風發的他們已經成為了國家棟梁,此時臉上也滿是悲傷,一臉沉痛,眼前還依稀浮現奶奶教導他們的樣子。
葉秋走的時候很是安詳,因為楊家在她的影響下積極向上的發展,孩子們也各個上進有孝心,雖然偶有摩擦,但卻格外的溫馨。
要說唯一讓她嘆息的大概就是老二一家了,老二這兩夫妻先是相愛了十多年,又互相埋怨責怪了二十多年,走得比她這個老婆子還要早。
孫女楊秀丹在外人看來是風光的,擁有數不盡的財富,還是堂堂一品候的夫人,可她那桀驁不馴的性子,又不願意服輸哄人,最終將丈夫踢到了別的女人那裡,看著是風光無限,實則打碎了牙齒往肚子裡咽。
若不是這些年書梁立起來了,一步一步高升,或許她的日子還會更難過。
只是葉秋想不通的是明明最追求自由忠誠的她,為什麼在丈夫有了別的女人之後還不和離,即便是一品侯府,楊家也是有實力護住她的。
葉秋想不通便不想了,日子是自己過的,她和女主一向不想有什麼交際。
她卻不知,楊秀丹是自己鑽進了死衚衕裡,後面是在和她較勁。
她想了一輩子都沒有想通,明明奶奶是一個偏心的沒什麼見識的鄉下婦人,為什麼她養成的孩子各個成就那麼高?
即便是已經頹廢的哥哥被接過去幾年之後也完全變了一個性子,不但變得更加上進了,也沒有那麼急躁,一步一步,溫溫吞吞。
她有時候看得著急,想幫助哥哥高升,沒想到卻被一口拒絕,她那時氣急,覺得哥哥不識好歹,覺得哥哥就是被奶奶洗腦了,這樣規規矩矩的,得什麼時候才能做人上人?
可後來發生的一件件事讓她意識到她是錯了,哥哥的性子不適合急進,就是這樣穩健才更得上面人的看重,所以才有了後來的戶部尚書楊書梁。
他或許不是最聰明的,但卻讓陛下放心的管著國家的錢袋子。
還有大堂哥楊書臣,更是坐上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的位置,有時候她都覺得不可思議,明明哥哥已經是尚書了,為什麼同是楊家人的大堂哥還能做宰相?以及冉冉升起的小堂弟,雖然沒有走三叔刑部的老路子,卻是憑藉一身武藝,鎮守邊關。
她數都數不完,堂姐的丈夫杜瑜管理著江南最大的出口府城,兩個小堂妹的丈夫一個是江南最大書院的院長,一個是掌管京城防禦的郡王。
楊家幾乎都可以說是權傾朝野了,陛下他就不忌諱嗎?
然而執拗了一輩子的楊秀丹怎麼會知道會說話的重要性呢?再加上楊家人並不貪權,若是後輩上來一個,上面的長輩必定有一個要辭官。
楊家人的所作所為陛下都看在眼裡,再加上楊家人都是審時度勢的,只要陛下身邊沒有奸佞小人進讒言,疑心也並不是那麼容易會起的。
國家國泰民安了,百姓們歌功頌德了,陛下高興還來不及呢,哪有時間去想那些亂七八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