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因為時間太晚了,所以輿論暫時還沒有發酵,尚且還在積蓄著能量。
臨近睡覺前,陳飛特意去掃了一眼國內的新聞。
魔都國際電影節如今還尚且在舉辦期間,距離正式落下帷幕還有兩天時間。
為了宣傳自己的電影,幾位大導演可謂是不遺餘力,在電影節期間頻繁開展著各種型別的活動。
李按甚至從好萊塢跑回了國內,大肆宣傳著他的那部《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
這部電影的劇情如何暫且先不提,單單只是他的攝製格式,便引發了內地影視圈的一片轟動!
當120幀/4K/3D這一攝製格式被他正式宣佈出來時,魔都國際電影節的一群大導演都是一臉讚歎。
要知道,120幀/4K/3D攝製格式可是會導致電影拍攝成本和放映成本無限制升高的!
在此前百年的電影史上,因為嘗試高幀率而慘遭失敗的電影不在少數。
就連2011年因為放言要和Showscan合作,採用60/秒技術拍攝《阿凡達2》而激勵了李按的詹姆斯·卡梅隆,也因為市場還未建立起成熟的配套播放體系,轉而妥協於48幀/秒的技術。
隨後的2012年,另一位技術狂人彼得·傑克遜在《霍位元人:意外之旅》中,採用了48幀/秒的速度拍攝,成為知名度最廣的一次嚐鮮行動,但得到的反饋卻是褒貶不一……有人興奮於它的沉浸式體驗,但有人卻反感於它的遊戲質感。
回過頭再看《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它可是一部文藝型別的電影,能不能收回本還是兩碼事呢!
說實話,陳飛對這部電影其實並不怎麼看好。
作為一部文藝電影,製作成本搞得這麼大,這不是開玩笑呢嗎?
就連詹姆斯·卡梅隆都因為難以保證可以收回成本,從而棄用了這種拍攝方式,那麼你李按又是哪裡來的自信呢?
除此之外,另一邊的陳凱哥也鬧出來了不少笑話。
在參加一檔交流活動時,主持人請他上臺發言,但他也不知道咋想的,居然談及了自己曾經和別人打架的一場事件。
他的原話是這麼說的:
“我這人小時候比較斯文,性格也軟弱,打架鬥毆這種事根本不可能會和我扯上關係,但我卻對那些混的好、打架兇的人特別仰慕。
可很奇怪的是,當我來到40多歲時,卻沒來由的升起了一股勇氣,竟然在看到一個小戰士被人欺負時,和別人狠狠打了一架。
當時我1個人打6個人,被人揍的頭破血流,但我卻一點都不害怕,反而有種通體暢快的感覺,因為我終於克服了恐懼,放出了內心的狂野。
自那以後,我就明白了一個道理,既,一個導演想要拍好電影,是必須得把自己的情緒全部投入進去的,就比如那部《妖貓傳》,我籌備了4年之久,投入了無數心血,是屬於我智慧和才華的結晶……”
看著這段被媒體轉載後的發言,陳飛整個人都是懵的。
見義勇為?
1個人打6個?
被人打的頭破血流?
這牛吹的,怎麼就讓人那麼不信呢?
而且伱吹牛也就算了,怎麼最後還又硬生生的把話題給扯到了電影上面呢?
打架還能把真性情給打出來?從而影響到電影的拍攝和創作?
“總感覺有點怪怪的。”
小聲嘀咕了兩句,陳飛便轉移了注意力。
這種事情誰也說不清。
人家陳大導演既然都說自己是見義勇為了,那麼媒體和圈內人自然也就只能捧著了。
至於事件到底是真是假,當時的小戰士現在又身處何處,這些其實並不會有人去關注的,大家只需要知道陳凱哥做過好事就足夠了。
這就是娛樂圈!
……
翻過一夜,陳飛早早的起了床,直奔公司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