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一會,微博這邊便有了公示:
“《百鳥朝鳳》本就是吳天名導演的一部誠意之作,泛亞院線深受感動,經陳董與霍董商議後決定,將於即日起酌情調高該電影的排片資料,給予其支援!”
泛亞院線的這條通告一出,立馬吸引了大量關注。
其他院線見此機會,自然不好意思繼續裝“死”了,紛紛出聲做出回應。
“萬達影城也將給予支援。”
“中影必定會全力支援!”
“UME影城支援!”
“安樂院線不會坐視不理……”
“華藝院線已經在調整排片……”
“新影聯……”
“博納……”
短短几個小時,國內大大小小的院線方几乎都站了出來,表示會大力支援《百鳥朝鳳》。
一時間,網上一片歡呼聲。
網友們都挺性情,一個個激動的表示明天要去各大影院買票支援,不能讓好電影泯入塵煙。
中影。
“喇董,那我現在去安排?讓院線開始調高排片?”
聽著秘書的話,喇賠康頭也沒抬的說道:“象徵性的給一點吧,院線畢竟是商業屬性,我們喊喊口號就得了,真要是大幅度提高排片,效益從什麼地方來?”
秘書微微一愣,顯然是沒想到喇賠康會這麼說。
不過很快他就反應了過來,當即點頭應道:“好的,我明白了,我這就去聯絡院線。”
既然是象徵性,那自然就是1%左右了,再高可是會影響其他電影的。
而同樣的一幕,還發生在其他院線體系中。
承諾歸承諾,行動自然又是另一碼事。
畢竟院線是帶有濃厚商業屬性的,支援的前提是不損害自家的利益才行。
……
晚上,陳飛身體力行的去支援了一下《百鳥朝鳳》的票房。
橫店這邊也有泛亞影城,他打電話聯絡了一下負責人,直接包了一個場次,將所有《愛樂之城》的劇組成員都給拉了過去。
其實《百鳥朝鳳》就和以前吳天名執導的電影《變臉》一樣,都是講述了“民間藝術”的興衰與沒落。
電影中展現出了太多太多的心酸和無奈。
劇情發展至尾聲時,更是呈現出了一幅令人感慨萬千的畫面。
影片中的無雙鎮,曾是嗩吶藝術繁榮之地,然而時過境遷,這一傳統技藝卻逐漸走向沒落。
畫面聚焦於一位年邁的老人,他孤獨地坐在路邊,手中緊握著一把嗩吶,深情地吹奏著。
那悠揚的旋律中,既有對往昔輝煌的追憶,也有對現實無奈的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