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轉眼便來到了10月7號,在電影市場的恐怖“虹吸效應”下,5號和6號的成績依舊閃瞎了一堆人的眼睛。
8770萬!
8455萬!
至此,《心花路放》的總票房成績來到了7億人民幣。
剛好超過了《大地震》一千萬。
一時間,網上又炸鍋了!
“新的華語商業電影票房裡程碑已達成,《心花路放》一週票房7億,怒超《大地震》一千萬!”
“3000萬投資,狂攬7億,陳飛導演再度證明了他在小成本喜劇電影上的戰績!”
“2010年國慶檔,新的票房之王成功登基!”
“10億已盡在咫尺!”
“事實證明,陳飛導演確實從不吹牛!”
“……”
網上熱聞不斷,童局甚至親自給陳飛打來了電話,表示祝賀的同時,又邀請他準時來參加會議。
沒錯,電影局又要開會了。
這次的主題是研究“小成本電影如何才能獲得高票房”,由陳飛來負責主講。
“好的,童局,我一定準時到場,”
陳飛並沒有拒絕,但結束通話電話後轉頭就登入了豆瓣網,準備抄一下那些影評人和網友的分析。
“《心花路放》讓觀眾看到了“熟男”眼中的愛情,以及在人生中愛情應當佔據多大的比重,那極致的喜劇技巧呈現出了令人舒坦的奇妙氣質。”
“這部電影並不僅僅是一個男性獵豔的故事,還在於它詮釋的男人情義,“環形敘事”的手法非常精彩,讓觀眾在發笑的過程之中亦有對本片核心的思考。”
“《心花路放》雖然外表像是一鍋重口味的麻辣燙,但其實它是一碗溫暖的心靈雞湯,辛辣可口的外衣其實擁有苦口良藥的功效。”
影評人的評價大多會含蓄和高大上一些,但網友們的評價就很直白了。
“兄弟們,我……我要的也是阿凡達!”
“臥槽,這片子倒像是再給我們發福利,李溪炳那白花花大長腿饞的我口水都快要淌出來了。”
“楊蜜,黑絲,嘿嘿嘿嘿嘿嘿……”
“大哥,我在橫店當過群眾演員,哈哈哈,看到這句臺詞時我差點笑死。”
“那個大腦袋演員是誰啊?幾句“我尼瑪”直接讓哥們把嘴裡的爆米花給噴了,擦……”
開會的訊息自然也傳到了其他人耳中。
王家兩兄弟這會簡直鬱悶的一批!
《大地震》好不容易才拿到了華語電影票房總冠,可這還沒持續兩個月,竟然就被別人給反超了。
他們倆原本還想著到處去裝裝逼、吹吹牛呢,可現在倒好,一切的輝煌都已經過去了。
到了這個時候,誰踏馬還能記得老二是誰?大家的注意力都在老大身上呢!
倒是也有一些媒體會時不時的提及《大地震》,但用到的話語大多都是……被《心花路放》只用了一週就打敗了。
底下甚至還有不少網友陰陽怪氣的評價道:“首先申明一下,我去看《心花路放》用的是我自己花錢買的票,不是單位強制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