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助著浪壁加速,他的速度已經飆升到了極限,澎湃的狂風與海浪都被他遠遠甩在了身後。
在眾人不敢置信的目光中,他就像是在碗池裡玩滑板一樣,徑直衝上了對面的巨浪。
一群人眼睜睜的看著他的身體在與海平面形成六十度傾斜情況下,依舊在不斷向上攀升!
“我尼瑪?這是把巨浪當做了碗池?擱這當滑板玩呢?”
還沒等眾人驚歎完,就見陳飛已經衝上了浪頂,並再次施展出折返甩尾漂移,又一次俯衝了下去,朝著對面的巨浪發起了無畏的衝鋒!
接連數次的來回折返,就好似滑板運動員在碗池中藉助著坡度一次又一次的騰挪迴轉。
這一刻,陳飛心中也是多了幾分感慨。
“也難怪滑板是由衝浪板演化而來的,兩者之間似乎也沒太大差別嗎?”
作為一名同時掌握衝浪和滑板技巧的“極限挑戰”愛好者,面對這樣由大自然形成的天然碗池巨浪,他的操作愈發順暢。
幾分鐘後,兩層巨浪終於出現了頹勢,形成了倒扣狀態。
不過腳下的水流力道卻依舊洶湧,甚至連浪面、浪頂、浪肩的力道都極其澎湃。
由此可見,新的浪要形成了!
正手浪與反手浪的撞擊極容易形成管狀浪。
不同於單浪倒扣形成的“卷狀浪”,這種“管狀浪”具有強烈的封閉感,以及可持續性。
而在這樣的浪管中穿行,極其考驗衝浪者的技巧與膽識。
一旦發生不測,逃亡的機率只有不到百分之十!
這種浪是最容易殞命的一種浪,幾乎每年都有上百名衝浪者被拍入深海,葬生魚腹。
但即便如此,也不影響挑戰者對這種“管狀浪”的喜愛。
如果能從這種浪中逃脫,這便意味著海洋中沒有任何浪能夠形成阻礙!
…
突然,沙啞的聲音伴隨著雨點的砸擊迴盪在眾人耳畔。
“接下來的幾分鐘內,我將深入海洋。”
嗯?
啥意思?
南韓,《熔爐》拍攝現場,林玧兒獨自一人躲在化妝間,正在觀看著轉播。
聽著耳畔響起的聲音,再看著螢幕上那道挺拔偉岸的身影,她心中僅存的那一絲不滿漸漸消散。
既然免不了要奉獻自己,這樣的“蓋世英雄”或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只是,他說的深入海洋是什麼意思呢?
踩著衝浪板衝進海洋?
在所有人的疑惑注視中,當身後兩塊巨浪的浪舌奔向最高點,並完成重疊的那一刻,陳飛迅速壓低重心,調整尾舵。
疾馳的速度有了明顯的減緩,巨大的浪舌轉眼間便追上了他!
陰沉的烏雲蓋頂,黝黑的浪口像是地獄之門的咆哮,瞬間將陳飛給吞噬進了其中,留給觀眾的只有一片雪白的浪花!
“臥槽?人沒了?”
不斷翻滾的浪潮波濤洶湧,但跌撞起伏的海面上卻沒了陳飛的身影。
“哪裡去了?”
“人呢?”
“深入海底是什麼意思?被吞噬了嗎?”
“可以開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