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還沒等他反應過來,陳飛又向他說了兩個條件,
“我會在全程無氧的狀態下完成這一挑戰,登頂之後,再使用降落傘回到地面。”
“What the fuck?”
佛羅瑞直接開始爆粗口了。
所謂無氧,就是在整個登頂的過程中不借助任何氧氣補給,完全憑藉身體素質硬核登頂。
要知道,尋常的登山者在登頂一些海拔比較高的山脈時,是必須要攜帶氧氣瓶的,否則很有可能導致缺氧,從而窒息。
在紅牛工作了這麼多年,佛羅瑞倒也見識過不少牛人。
比如1978年那會,來自義大利的萊茵霍爾德·梅斯納爾,協同奧地利人彼得哈比勒,就曾提出過以無氧的方式登頂珠峰。
佛羅瑞至今還清晰的記著,當時這個訊息一出,全世界幾乎都炸開了鍋!
特別是那些醫學和科學方面的教授更是紛紛表示,這一行為純屬是異想天開。
當時有一家科學院發表了一篇報告。
報告中稱,海平面的空氣含氧量差不多是20.9%,可一旦高度上了八千米,這個數值就會飛速下降到7.8%。
甚至每上升一米,就會下降0.1%。
到了8848的高度後,空氣含氧量便只剩下6.9%。
在這種環境中,如果沒有氧氣裝置,一個正常人可能連一分鐘都堅持不了!
而最後的結局無外乎只有一個。
永遠的沉睡在山頂!
但最後他們卻被打臉了,萊茵霍爾德和彼得哈·哈比勒在夏爾巴人的輔助下,真的成功實現了登頂!
一時間,媒體開始大肆宣揚。
但自那之後,迄今為止還沒有人能夠成功完成無氧登頂,更別提還得使用降落傘從那上面飛下來!
這純純是在找死!
聽著電話那頭佛羅瑞的聲音,陳飛有些疑惑,“又不是沒有人成功做到過?無氧登頂是有記錄的啊,你何必這麼驚訝?”
“Fei!你要知道,之前有記錄的無氧登頂,他們並沒有全程錄影,傳回來的照片和影像資料只顯示了一小部分的攀爬和登頂畫面。
並沒有人全程跟蹤觀測,誰知道他們有沒有在途中進行過吸氧?
可你不同啊!紅牛的要求是每次挑戰都得直播!這就意味著你無法在途中進行吸氧。
而且你知道從珠峰往下跳傘意味著什麼嗎?”
“什麼?”陳飛有些好奇。
“這完全是在找死!而且你難道不知道嗎?你已經錯過了最佳視窗期!”
所謂視窗期,其實就是最佳登頂時間。
通常情況下,登頂珠峰的最佳時間是每年的3月到5月,或者是9月到10月。
在這兩個時間段內,珠峰的天氣會非常穩定,是不可多得的視窗期。
但一旦錯過這兩個時間,就會進入到夏季期,或者是冬季期。
夏季期是珠峰一年之中最可怕的雨季時間!
屆時,強力的季風會裹挾著大量的水蒸氣,完全籠罩整個喜馬拉雅山脈。
這種氣候是不具備可觀測性的,或許上一秒還是晴天,但下一秒就會出現暴雨傾盆、亦或者是暴雪降臨。
而且哪怕是在晴天,冰雪也會因為高溫而產生融化,再加上雨雪天氣的更替,這會使得冰層結構發生劇烈變化。
基於此,雪崩將會異常頻繁。
而冬季期就更可怕了,因為西北寒流影響,那個時候的珠峰氣溫會來到一年之中最低的時刻。
暴風雪完全形成覆蓋,很容易就會讓登山者迷失方向,從而葬身於此地!
而陳飛如果現在決定登山,那麼他將會經歷夏季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