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祛心道人剛剛開啟暗室的大門,便被一不明身份的黑衣男子用劍頂住了脖子。
然而,男子似乎並不想立刻就取其性命,以致於下手的時候明顯有些猶豫不決。
祛心道人見此情形,當即便趁其不備繼而從他的劍下逃走。男子見勢不妙,便緊隨其後地追了出去。
少時,已經安然脫險的劉若天與梅家興便來到了暗室之中,並將慕容玉萍順利救出。
毫無疑問,指引二人到此的人正是先前的那名神秘男子,暗中將磚塔之內的機關訊息通通關閉的也是此人。
而令祛心道人大惑不解的是,該男子對此塔的熟悉程度甚至超過了自己,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此塔原本是一座專供僧侶居住的佛塔,始建於隋朝初年。塔內藏有諸多珍貴的經書佛像,塔壁之上還雕刻有非常精美的壁畫。眾僧侶在此吃齋唸佛不問世事,倒也活得安閒自在。
但是好景不長,盛極一時的大隋王朝,就像是一顆從夜空中極速劃過的璀璨流星一般,雖耀眼奪目卻也來去匆匆。以致於使得剛剛得以安享太平的天下百姓,再次陷入了無邊的戰火之中,就連諸如此處一般的佛家清淨之地也未能倖免。
原本此塔共有十三層之多,但卻因朝代更替戰火頻繁而一度被毀,以致於塔頂的四層盡皆被大火燃燒殆盡面目全非。
後來,唐朝建立,天下重歸太平。唐太宗李世民敬佛重道,不忍看其這般荒廢下去,於是便命專人於貞觀十年對此塔進行重新修繕,並設法尋回此中所住之僧侶。
可是,不知何故,原本應該儘可能恢復原貌的磚塔竟然只蓋了九層。至於最重要的四層為何沒有修復,原因不得而知,這恐怕將會是一個永久的謎團。
而關於此塔的未解之謎還遠不止這一個,比如此塔大門兩側的奇怪對聯是誰所作?此塔的名字又是什麼?此塔之中的最後一個禪師到底是死是活?他臨行前有沒有給後人留下什麼警示?
關於此塔的名字,可謂是眾說紛紜。有人說此塔本叫“尋緣塔”,也有人說叫“絕命塔”,甚至有人說叫“問柳塔”。
然而這僅僅是世人以訛傳訛的說法罷了,可信度並不高,試問一個專供僧侶居住的佛塔,怎麼可能叫這樣的名字?也許,此塔本來就像今天這樣,根本就沒有名字。
數年之後,唐太宗駕鶴西去。此塔便就此廢棄,從此便無人問津。
由此可見,當時的人也未將僧侶一一尋回,否則此處不可能是今天這個樣子。
就在此塔荒廢數十年以後,雲遊四方的祛心道人便來到了此處。
令人大為不解的是,一向比較挑剔的祛心道人居然對此種佛家建築非常感興趣。到最後,索性就在此安家落戶了。
可是祛心道人到此之後,並沒有將其重新修繕乃至發揚光大,而是把這裡由原來的佛門清淨之地,變成了一個殺人於無形的魔窟。
也就是說,磚塔之內的這些足以致人死命的機關訊息,都是在祛心道人來此之後才設定的。
事到如今,知道此塔存在的人已是少之又少,而熟悉塔內構造的人更是屈指可數。如此隱秘的所在怎麼可能出現問題,祛心道人百思不得其解。
另一方面,劉若天與梅家興已然將慕容玉萍帶離了地下,準備另尋他處安身。
令人感到驚訝的是,此前一直對二人非常牴觸的慕容玉萍此番倒是極為和氣,也非常配合。畢竟此二人為了救她脫困險些喪命,慕容玉萍雖說有些交橫跋扈,卻也不至於不分好歹。
因為慕容玉萍此刻非常虛弱,急需救治歇息,故而三人出塔後未敢多做遲疑,當即便將其護送到無塵客棧之中養傷。
而令他們沒有想到的是,此刻的無塵客棧之中早已是殺機四伏,大戰一觸即發。
然而,此刻的劉若天已然無暇顧及其他。他在將眾人安頓好後,便急著要離開無塵客棧。
不料正當心緒不寧的劉若天,急匆匆地跑到無塵客棧大門外的時候,卻和迎面而來的愛無悔撞了個滿懷。
正當劉若天要對那人破口大罵之際,卻發現來人自己認識。
早年間,劉若天與愛無悔便是無話不談的好夥伴。後來,他們漸漸長大,進而有了自己的事情,彼此的聯絡也就越來越少。
此番劉若天暗自返回長安城,其間的所有花銷盡皆由愛無悔暗中幫襯。否則的話,就憑劉若天這樣愛瘋愛鬧不想被束縛的性格,是斷不可能在一個地方呆太久的。
我說劉若天最近怎麼花起錢來大手大腳的,顯得非常豪爽,原來是傍上了愛無悔這樣一個,看似完美地繼承了他父親“樂善好施”的品格,實則是一個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
按說愛無悔比劉若天的年紀還要大幾歲,閱歷與才華更是在劉若天之上,可他卻被劉若天忽悠得團團轉。
而愛無悔之所以願意屢次幫助劉若天,不僅是因為劉若天巧舌如簧,經常對其進行恭維討好,以便從他的身上獲取更大的利益。更重要的原因在於,他們二人是從小的至交好友,感情之深厚遠非他人可比。
從小到大誰還沒有一個這樣的朋友呢?平日裡一見面便開始互相挖苦嘲諷,恨不得把你罵得體無完膚。可一旦到了動真格的時候,你所能夠依靠的,卻還是這個人。
罵你最狠的人愛你最深,愛你最深的人傷你最透,人世間的感情真是複雜到令人頭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