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時分,天剛矇矇亮,住在巷子東頭的張老漢一早便起來匆匆趕往自家菜地幹活。
他剛走到巷子口,便看見牆角處似乎躺著個人。張老漢見狀,急忙放下了手中的鋤頭跑了過去。
定睛一看,是個男子,此人便是梅家興。想是許久未曾進食加之勞累過度,故而昏厥於此。
張老漢見此情形,想都沒想就把奄奄一息的梅家興揹回了家中。
此時,張老漢的老伴陳老太正在家中生火做飯。
只見陳老太剛用她那顫顫巍巍的手點燃了柴火,屋外就傳來了張老漢的叫喊聲。
想是梅家興的分量過重,致使張老漢有些力不從心,這才把老伴叫出去搭把手。
陳老太聞聲出門,只見丈夫竟把一名陌生男子給背了回來。
陳老太見狀,顯然是有些不高興,以致於嘴裡不停地嘟囔著:“自己家裡什麼情況不知道嗎?又在這充好人……”
張老漢見老伴站在一旁不為所動,有些不耐煩,繼而怒斥道:“別廢話,趕快進屋,救人要緊!”
陳老太眼見丈夫有些生氣,便沒敢再多說什麼,只好幫著他一起把梅家興抬到了裡屋的火炕上。
儘管陳老太的心裡很不情願,但是她明白,丈夫認定的事情沒有人可以改變。
而她當年之所以選擇嫁給張老漢,不也正是因為這個男人有一顆純正的善良之心嗎?
況且陳老太也絕非是那種見死不救心腸狠毒的女子,如若不然,又怎麼會與老實穩重的張老漢結為夫妻呢?只不過最近家裡的情況實在是不容樂觀,以致於就連二人的基本生活都無法得到保障,哪裡還有精力去管這個陌生人的死活。
大約過了一盞茶的工夫,夫婦二人才把梅家興安頓好。這時,灶臺裡的火焰早已熄滅,致使陳老太不得不從頭做起。
張老漢家非常貧窮,真可以稱得上是家徒四壁,故而他並沒有多餘的銀兩可以拿出來為梅家興醫治,只能無奈地暫時將其安置家中,並盡心竭力地好生調養,以使其早日康復。
經過夫婦二人的悉心照料,昏睡了一整天的梅家興終於在傍晚時分甦醒了過來。
張老漢見狀,連忙叫老伴端來了準備已久的雞湯和幾個黑麵饅頭讓梅家興充飢。
說來也奇怪,吃慣了山珍海味的梅家興對於雞湯這種東西,通常是連聞一聞都會覺得有些噁心。可是這次的情形卻是大不一樣,三個大饅頭、一大碗熱氣騰騰的雞湯,還沒有涼透就被飢餓難耐的梅家興吃了個一乾二淨。
由此可見,飯菜好吃與否有時候並不在於其本身有多貴重,而在於食用飯菜的人此刻到底有多餓。
然而,一覺醒來的梅家興光顧著趕緊填飽肚子,卻不曾注意到張老漢和老伴看著他吃飯的樣子正暗自落淚。
要知道,這碗雞湯來之不易。這可是張老漢狠下心來,繼而殺掉了家裡唯一的一隻用於打鳴的公雞之後,才做出了這碗雞湯。而這,也是此二人目前為止能夠拿出的最寶貴的滋補品。
事到如今,眼看著這個陪伴他們多年的“老夥計”就這麼不明不白地離其而去,你叫他們如何不傷心呢?
吃飽喝足之後,梅家興十分感激二老的救命之恩。然而此時的他也是身無分文,故而只能先在張老漢家中暫住幾日,而後再另作打算。
數日之後,暫居於此的梅家興驚訝地發現,這個家裡除了他和兩位老人家之外似乎就沒有別人了。
為此,他也曾不止一次地詢問過張老漢。可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張老漢對於梅家興的疑問好像並不在意,還總是支支吾吾地迴避著什麼。對此,梅家興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又過了些日子,急於尋求真相的梅家興再也坐不住了。這次,他決定反其道而行之,直接去找陳老太說不定更管用。於是梅家興趁著張老漢外出幹活的空隙,便找到了陳老太,想要從她的口中得知一些真相。
不料當梅家興循序漸進地詢問到二老的家庭情況時,陳老太竟控制不住地哽咽了起來。梅家興見狀,料定事情定然不簡單。
待陳老太的心緒稍微平靜之後,她終於向梅家興道出了實情。
原來,她與老伴都已經年逾古稀。張老漢的耳朵有些背,這也是他有時候似乎並不願意搭理梅家興的原因之一。陳老太的眼睛也不是很好,最近是越發看不清東西了。
因為老兩口的年紀越來越大,幹不了重活,故而只能在不遠處的菜地裡種些好打理的蔬菜。待到蔬菜成熟了張老漢就把它們挑到集市上去賣,進而賺一些散碎銀兩貼補家用。如遇病痛災禍,則是靠著鄰里們的互相幫襯和接濟勉強度日,日子過得十分艱難。
讀到這裡,你可能會感到一絲疑惑,難道此二人無兒無女嗎?如若不然,又怎會是如今這般田地?
答案是——有,而且還不止一個。
他們夫婦二人育有三兒兩女,總共五個孩子。然而據陳老太所說,他們這些子女竟然已經十幾年都沒有登過門了!
原來,夫婦二人前後將他們兄妹五人撫養長大。本以為他們長大之後可以給自己養老送終,五個孩子裡只要有一個懂事的,二人的晚年也就有了依靠。可是萬萬沒想到,夫妻二人辛辛苦苦撫養成人的五個子女,竟然都是目無尊長不盡孝道的不孝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