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公元七百三十年正月初,此刻的長安城依舊比較寒冷,以致於剛剛有所好轉的天氣竟在突然之間便開始大雪紛飛。
然而,即使在這變幻莫測極為惡劣的環境之下,照樣能活得無比滋潤的人也是數不勝數。
上至皇親國戚達官顯貴,下至鉅商富賈各界名流,哪一個不是竭盡所能地使自己在這大雪紛飛寒風刺骨的日子裡,依舊可以“樂己所樂而不顧他人之樂,興之為興而不思他人之興。”
殊不知那鎮守幽州的將士們此刻正飢寒交迫食不果腹,以致戰之不勝,勝而不悅,幾近城破邊緣。情勢危急,已是迫在眉睫。
即便如此,那尚不知情的唐玄宗卻依然安坐京城,貪圖享樂,竟還藉著慶祝春節這一良機大搞冊封儀式。
也正是這次冊封,使得徐紫嫣一應人等終於是有了個名分。
尤其是徐紫嫣、楊若心、武瑩敏三人,因各有其功故均被封為才人,且有了各自獨立的居住之所。
隨著冊封儀式的結束,緊隨其後的,便是那幾經周折才終於送達朝廷的一封加急塘報。
而此物就像是一道催命符一般恐怖,以致於讓唐玄宗未及細看便已是雙手顫抖面色鐵青。
眾人見狀,皆萬分詫異。皇帝這是怎麼了?塘報中究竟寫了什麼,以致於竟令其產生此種反應?
此時,為了穩住局面,大驚之下的唐玄宗並沒有將此事聲張出去。而是暫時按下心中的憤怒與悲傷,待慶典結束之後,再另行商議。
事後,唐玄宗來到大殿之內,進而開始與各大臣研商應對之策。
直到此時,眾人才終於得知了幽州的現狀以及塘報中所言及的大致內容。
原來,邊關重鎮幽州早在年前便已經陷入了與契丹的戰事之中。
面對契丹軍隊的多次圍攻,幽州刺史也曾數度派人向朝廷報信並請求支援。
然而,幾番下來,不光是送信之人有去無回,就連幽州刺史的行動也受到了限制,以致於朝廷到現在仍然對此一無所知。
但是令人感到奇怪的是,這一份求救塘報居然順利地送到了唐玄宗的手中。
此事就好像是有人事先計劃好了似的,故意讓塘報在唐玄宗的冊封大典上準時出現,以期在達到目的的同時又能給唐玄宗沉重一擊。其用心之險惡,由此可見一斑。
事態緊急,刻不容緩。為今之計,必須速速派遣一得力之人前往幽州,用以整頓軍務安定民心,並擊潰來犯之敵。
正當唐玄宗苦思良久而沒有合適人選之時,朱靖祺的一席話瞬間使其茅塞頓開。
那麼,朱靖祺究竟對唐玄宗說了什麼呢?
原來,朱靖祺向唐玄宗保舉了一個人。而此人不是別人,正是與其素來不和的死對頭劉鑫宇。
唐玄宗一聽這話,心中不免有所疑惑:“此二人一向不和,乃是朝中人盡皆知的事情。此番使人前往幽州,責任何其重大。想不到他一不引薦門生子弟,二不推舉心腹摯友,竟然保舉起劉鑫宇來了。此中緣由,頗耐人尋味呀!”
雖然唐玄宗對朱靖祺的反常舉動心存疑慮,然而仔細一想,他說的倒也不無道理。事態緊急,也就顧不了這許多了。
次日,唐玄宗便急召劉鑫宇入宮。待一切相關事宜都交代穩妥之後,便下旨加封其為河北道行軍大元帥,統領幽州一切軍政要務。並令其即刻啟程,不得拖延,以免貽誤戰機。
值得一提的是,為防劉鑫宇因猜疑而分心,唐玄宗並未告訴劉鑫宇是朱靖祺保舉於他。
而此時劉鑫宇的心中也是充滿了疑問和不解,可是幽州情勢危急,已經容不得他在此思前想後了。
歸家之後的劉鑫宇,顯得心事重重的。但他並沒有將這些負面情緒通通寫在臉上,而是選擇了以最好的狀態來面對他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