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弟稍安勿躁。張魯屢屢進犯益州,想必實力不弱,我們雖然有十萬大軍,可是多為新添步卒,還需謹慎才好。”劉備示意張飛坐下。
“哥哥,你就是太謹慎了。”張飛略有不滿。
“孔明先生。”
“臣在。”
諸葛亮拿著羽扇起來。
劉備問:“依你之見,我當如何?”
諸葛亮回道:“主公的決策非常正確,孝直和子喬,也分析的極確極明。益州雖沃壤千里,資源豐富,但是道路險峻,難供大軍行走。如果不攻下漢中,我們每次出川,都要經過千里蜀道,長途跋涉,何日可得中原?”
說到這裡時,法正接著道:“即使攻下漢中,也要過岐山、或翻越秦嶺,才能抵達關內、西涼、荊州。這也是一條漫長的道路。”
“這都是後話了,我們現在最重要的是攻下漢中。”張松道。
“嗯。”
所有將領和文臣謀士都有同感。
劉備當即決定,籌備糧草,十日之後發兵,討伐張魯。
....................
司馬懿得勝回朝,曹操欣喜萬分。
雖然荊南之戰,有僥倖的成份,但是司馬懿在沒有損耗兵力的情況下,趕走了諸葛亮,也算建了大功。換做任何謀士和將領,都很難做到的。
由此亦可見,司馬懿之才,絕對堪稱一流。
“丞相,司馬懿是一個將帥之才,他能統兵征戰,而且,能與諸葛亮一較高下。但是...能力越大,或許野心也越大,丞相不可不防。”丞相府內,賈詡進言道。
“這正是我擔心的地方。”曹操道:“我現在在想,我該賞賜他些什麼?你可有建議?”
“這種事情,丞相定有明斷。”
“你不必客氣,直說吧。”曹操確實沒有主意。
賞賜的重了,他不放心,賞賜的輕了,又提現不出對司馬懿的重視,讓南征的將士寒心。
賈詡微笑道:“丞相,您可以把司馬懿留在身邊,晉升他為諫議大夫,專為丞相出謀劃策。還可以賞賜他大量的金銀、府宅,足可表明丞相對他的重視。而徐晃將軍,與司馬懿同去荊南,也立了大功,可晉升為荊州都督,掌管荊州軍務。把張遼將軍調回兗州聽調。”
“如此甚好。”
曹操當即同意。
派人去傳天子令喻。
(註釋:曹操每次封賞將領,都要以天子的名義。因為他是大漢丞相,他要樹立天子的威嚴。在他看來,自己是大漢正統,什麼劉備編草鞋的、袁熙、孫權之流,都是亂軍。)
司馬懿接到賞賜,假裝很高興,實則心裡波瀾不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