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打張燕的二十萬軍,是一次大規模的軍事行動,顏良竟然沒有事先稟報,袁熙很不爽。
“主公恕罪。”顏良也感受到了袁熙的憤怒,解釋道:“張燕突然出兵,準備渡過洛河,末將擔心他被李傕、郭汜殲滅,所以...。”
“不要解釋了,你就說戰事的結果。”袁熙打斷顏良的話,目光迴轉,看向遠處的戰場。
“是。”顏良回道:“張頜將軍、李典將軍,已於昨日傍晚,斬殺張燕,擊敗去往板浦津的十萬黑山軍,現在正在返回...。”他把戰事的經過說了一遍。
袁熙臉色變化,驚喜的道:“你是說張燕已經被斬了?他的十萬黑山軍,也成了俘虜?”
“是的。”
“好啊,哈哈...。”袁熙轉憂為喜,笑道:“打的好啊!張燕一死,安邑城的黑山軍,便群龍無首了,也必定被我軍俘虜。”
“是的主公。”
顏良和高覽都是皮笑肉不笑的,心裡有些不高興。因為斬殺張燕和消滅那十萬黑山軍的功勞不是他們的,安邑城中的黑山軍,也很難被消滅。
他們註定了不能建功。
咦?
袁熙驚喜之餘,忽然反應過來,說道:“既然張燕的大軍被消滅了,安邑城中的黑山軍,便成了甕中之鱉。他們糧草不足,難以持久。你們為何不等張頜、李典的大軍回來,圍住安邑城。直到城中的黑山軍斷糧呢?這難道不是上策嗎?”
“確實是上策...。”高覽臉色難看。
顏良思慮少許,朝袁熙抱拳道:“末將即刻傳令,停止攻城。待敵軍糧草斷絕,張燕陣亡的訊息傳進城中,再派人去勸降,定能奏效。”
“嗯。”
袁熙說道:“正該如此!”
有了袁熙的親自督戰,顏良和高覽不敢再貪功冒進。各軍退出戰場,於城外列陣。還是和之前一樣,守住各處要道口,封鎖方圓十里的範圍。
如果敵軍要突圍,仍可迎頭痛擊!
數日。
張頜、李典的先鋒營和狼騎軍,相繼趕回安邑城。隨行的黑山軍俘虜,足有八萬。都被收繳了武器,褪去鎧甲,以繩索相連,防止他們逃跑。
駐進大營後。
袁熙親筆寫了一封信,交給高覽:“派人送去給安邑城中的黑山軍,再把張燕、張白騎的頭顱,裝進盒子裡,一併送去。”
“諾。”
高覽領命離開。
張燕、張白騎的陣亡,以及王當、左校、於毒等黑山軍首領被俘,意味著黑山軍的高層指揮系統,徹底癱瘓。剩下的雷公、李大目、左髯丈八等,手上的兵力不多,底下又全是些小頭目,只服從張燕,張燕一死,便群龍無首。即使袁熙不派人勸降,也很難擰成一股繩。
建安七年七月。
被重重圍困的黑山軍,得知張燕、張白騎陣亡的訊息,鬥志全無。更兼城中已無糧草,各營食物減半,引起士兵們強烈的不滿。
袁熙一次次勸說,給出豐厚的條件。
以雷公、李大目為首的黑山軍各部,率先出城投降。他們只帶走了自己的部隊,約三萬餘,沒有攜帶武器,沒有穿鎧甲,更沒有迎袁熙的大軍進城。
起初袁熙很不解。
但是細細想來,雷公和李大目很義氣啊。他們自己投降,不強迫城裡其他的兄弟,更不開啟城門,陷兄弟於危難。
能在大難臨頭時,做到不連累兄弟,實屬不易。
不過,連首領們都走了,剩下的小頭目,還有反抗的勇氣嗎?
左髯丈八也率領部隊出城。
短短几天的功夫...
安邑城中的十萬黑山軍,先後放棄抵抗,將安邑城讓給袁熙。顏良、高覽、張頜、李典的部隊,趁勢進城,接管各處險要。
安撫百姓,收監俘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