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碰到了一群理想主義者+資產階級利益集團代言人,雙方顯然是談不攏的。
維也納政府要是敢接受他們的條件,就輪到奧地利人鬧革命了。
平權並不等於特權,弗朗茨可以給予各民族平等地位,但是他絕對不可能讓匈牙利民族凌駕在各民族之上。
這就涉及到了匈牙利王國的國情了,全國共有一千三百多萬人口,其中就有五十多萬貴族,可以說是貴族滿天飛。
匈牙利資本家還有另一重身份——貴族,所以匈牙利資本家和貴族的關係是非常複雜的,這不到百分之二的人口,佔據了社會上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財富。
這個時期的匈牙利民族,實際上就是指這五十多萬貴族、資本家,這些人擁有很多特權,是這個國家真正的剝削階級。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奧地利並不是一個真正的專制帝國,只是一個大貴族的聯盟,中央政府對地方的控制都依靠貴族的意志而實現。
現在爆發的匈牙利民族主義運動,實際上的主力是中小貴族和資本家,他們將國家的概念和自己的利益結合了起來,在利益爭奪的時候套上一層民族主義的光環。
這也是以科蘇特為首的匈牙利政府,一面喊著改革,一面又拒絕執行維也納政府改革法案的原因。
即便是大家達成共識的廢除農奴制,到了匈牙利也沒有被執行下去,貴族們隱瞞了維也納政府的廢奴法案。
好吧,這個責任並不能算在科蘇特身上,畢竟他這個領袖和炮黨一樣,只是大家妥協下的產物,而不是憑藉實力上位的。
這一點從1848年4月12日匈牙利的選舉上就可以看出來,雖然嘴上宣稱要開放全民選舉,實際上匈牙利這次總統選舉依然只是停留在布達佩斯。
布達佩斯擁有投票權的只有1.62萬人,如果按當時的“匈牙利民族”理解,差不多可以算是實現了全城普選制。
最後的結果是共收到選票5176張,科蘇特以1639票的結果高票當選,當然了對外公佈的結果,肯定不是這個數字。
從這些數字上來看,弗朗茨的蝴蝶效應還是起了作用的,選擇冷眼旁觀的人比歷史上更多。
“納吉,立即派人把他們驅逐出境,我們匈牙利不歡迎他們!”科蘇特臉色陰沉的說道
作為妥協出來的總統,在匈牙利王國有太多的人不買他的賬,甚至在很多人心目中,這個匈牙利共和國就是一個笑話,從大家對選舉的冷漠就知道了。
科蘇特的憤怒不是沒有理由的,匈牙利共和國建立了,但是斐迪南一世依然兼任著匈牙利王國。
沒有國王就沒有貴族,為了自己的利益,匈牙利貴族堅持反對廢除國王,迫於形勢科蘇特被逼進行了妥協,現在他這個總統上面還有一位國王壓著,在權利上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