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兩個世紀前截獲到的三體資訊,智子工程消耗的資源極為龐大,三體文明甚至為此投入了建造第二支太空艦隊的資源。換句話說,如果不是為了建造智子,現在我們看到的三體艦隊,數量還要再多上一倍。”
“你的意思是······”
“如果建造一萬臺高能加速器從經濟和資源的角度看不現實,那麼製造十個甚至更多的智子,一樣會使三體文明的經濟崩潰。事實上,三體文明也不可能把大量的資源投入到智子上面。”
“為什麼?”
希恩斯分析道:“別忘了,三體文明的目的是佔領並移民太陽系,佔領只是第一步,接下來如何把三體文明整體遷移到太陽系,才是他們面臨最大的難題。”
智子說到底還是一個質子,能夠干擾人類文明的科技發展,在人類的視網膜上打出資訊,以及實現三體文明對地球的實時監視,就沒有辦法進行更多的干涉了。
如果三體文明為了建造大量的智子放棄第三支、第四支太空艦隊的計劃,那麼他們要用什麼來移民到太陽系呢?
“所以我估計,三體文明不可能派來更多的智子,除非他們發現我們真的要建一萬多臺加速器和智子賽跑了。”
希恩斯的這一番話讓眾人陷入沉默,他們都理所當然地認為三體文明再造出十個或更多的智子也不困難,卻忽略了這是花費了一支太空艦隊的資源才得到的成果。
說到這裡,希恩斯突然眼前一亮地說道:“我明白了!”
“你明白了什麼?”委員會主席問道。
“人類文明對比三體文明最大的優勢是什麼?”
這可以說是一直以來都困擾著人類社會的根本問題,如果要取得戰爭的勝利,人類必勝的信念到底來自於何方?
一直以來,所有人都試圖分析出人類文明存在的優勢,但從科學的角度開來,無論怎麼看人類都必敗無疑,因為科技實力的差距實在是太大了。
“你是想說我們的思維不透明,所以更加擅長計謀與欺騙?”羅輯問道。
“這只是面壁計劃誕生的原因,並非我們最大的優勢。”
“那到底是什麼?”羅輯也想不通了。
“資源!”
希恩斯一槌定音地說道:“太陽系有八大行星,在人類基礎科學技術被鎖死的如今,我們仍然有辦法把工業轉移到太空中,尤其是汙染與消耗最大的太空軍工,已經完全轉移到木星上了吧?”
這倒是無可否認的事實,三大艦隊都把木星作為基地,依靠木星上的氫氦海洋提供能源,所以才有辦法維持兩千多艘恆星級戰艦的消耗。
如果全部利用地球上的資源,那麼人類就不可能還有好日子過了。
“三體文明所在的半人馬座卻只有他們一顆行星,距離最近有行星的恆星系就是我們太陽系!所以他們的資源是極其有限的,這也是為什麼人類艦隊可以輕易在數量上超過三體艦隊的原因。三體文明的技術固然更加先進,但他們卻沒有這麼多資源可以揮霍!”
長期以來,人類文明看待三體文明不是過度神化,就是過度輕視,遊走於這兩個極端,非此即彼。
直到今天,跟隨著希恩斯的思路,人們才學會該如何客觀平等地看待三體文明,這是戰勝對手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