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短暫的超光速飛行之後,萬年風雪號成功回到了超空間。
不過它並沒有直接回到流浪地球上,而是停靠在流浪地球軌的新衛星——格赫羅斯之眼上面建造的太空船塢裡面,這裡就是人類太空艦隊的基地。
其實也不應該再稱之為格赫羅斯之眼,因為聯合政府已經為這顆地球衛星選出了一個正式的名字——新月,可以叫它新月球,也可以稱之為新月星,總之這就是格赫羅斯之眼的新名字了。
無可否認,這個名字取得簡單粗暴,卻獲得了最多民眾的支援。
畢竟在世界各地的文化當中,月亮都總是代表著思念,如今人們也把這份思念寄託在這顆新的地球衛星上,“新月”也就順理成章地成為了得票數最高的名字。
喬律也覺得這個名字挺好的,至少比格赫羅斯之眼這個又長又臭的名字要好得多。於是從那天開始,這顆新的地球衛星便被正式命名為新月。
萬年風雪號在太空船塢中停穩後,喬律從艙門中走了出來,隨後透過一條長長的太空電梯,一路下降到新月球的星球表面。
經過一個月的建設,這裡的太空設施已經初步完善了。一大片連綿不斷的穹頂式氣密艙,成群的太陽能發電板陣列,依靠重核聚變技術發電的礦物發電機,以及其他各式各樣的工業或軍事設施。
這裡儼然已經成為了一個月面都市,主要透過遠處有如一座金屬山峰般的行星發動機傳送塔,來與流浪地球維持交通運輸。
當需要運送的東西數量特別巨大的時候,也會透過發射運載火箭來進行運輸,就像地球上的海運一樣,用來補充傳送塔的運量不足。
以太空電梯為圓心,在半徑五百公里的範圍內還有其他太空的設施,規模都比萬年風雪號停靠的船塢小許多。
它們零星地散落著,像美國西部開發初期大草原上的遊牧帳篷,這是人類大規模進入太空的前奏。
其中剛剛開始建造的太空船塢是規模最大的,其體積可能是萬年風雪號的數十倍,但目前只搭起了一個施工框架,像一架巨獸的骨骼。
這是用來建造更高階別的星際戰艦,例如方舟號這種太空戰列艦所使用的。
目前方舟號的日常維護還是要在地面上進行,不但麻煩而且效率不高,堪稱出動五分鐘維護兩小時,這也是流浪地球很少動用到方舟號的一大原因。
有了這個足以容納戰列艦的太空船塢,方舟號的日常維護就會變得方便多了。在太空中不用受到重力束縛,許多在地面上十分麻煩的操作都會變得輕而易舉。
這就是流浪地球的新月基地,可謂是人類的太空發展前哨站,必要的時候還能脫離地球獨立行動,如今已經被認定為未來人類太空艦隊的總部了。
負責管理這裡的是聯合政府常任理事代表中的英國代表喬治,同時也是目前流浪地球太空軍建設的主要負責人,艦隊管理與建設正是他的強項,只不過現在需要建設的是一支太空艦隊。
喬律在到達星球表面之後,就先來新月基地統帥部和他打聲招呼,也正好可以瞭解一下,在他不在的這段時間,流浪地球上都發生了什麼。
喬治熱情地迎接了他,並親自向喬律介紹起目前流浪地球以及新月基地上的狀況。
“想不到這一次會變得這麼棘手啊。”喬治感慨道,“敵人居然把月球都給弄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