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讓那些年輕人自己猜去吧,守口如瓶可是在這裡工作的基本素質。
喬律跟隨著張斌一路走進中央科學院裡的軍事實驗室,這裡就像是一個大型倉庫,裡面到處都是忙碌的工作人員。
在這個大型實驗室裡面,到處都擺滿了各種變形機體的原型機,從外表上,這些原型機的建造工藝都已經達到了變形金剛的水平。
不過唯一不同的是,這些變形機體並沒有經過火種源改造,沒有自我意識,也不由神奇的火種能量驅動。
在這裡,喬律看到許多平時習以為常的物品被改造成了變形機體,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流浪地球士兵所使用的動力外骨骼裝置。
原本這種動力外骨骼只是一副簡陋的骨架,能夠大幅提升穿戴者的負重與耐力,卻幾乎沒有任何防彈效能。
而像喬律所使用的雷雲式戰鬥裝甲這樣的全覆蓋式動力裝甲又未免成本太高,難以在短時間內普及軍隊。
因此這種利用原本外骨骼裝置改良的變形動力外骨骼裝置也就應運而生了。
首先這種這套變形動力外骨骼在保持了原來大致外形的同時,大幅增強了胸部裝甲的覆蓋率,基本上相當於給士兵們穿上了一件裝甲背心。
這是因為對於目前流浪地球的義體技術來說,四肢受損是最容易治療的傷勢,只要能保護好軀幹與頭部不被當場斃命,就有很大機率能救得回來。
這麼一件裝甲背心,就足以大幅提升士兵的生還率。
至於其內在變化可就更多了,首先是標誌性的變形功能。
動力外骨骼的變形主要是能在機動形態與部署形態下進行切換。
機動形態就是正常活動形態,除了能夠利用動力外骨骼加速奔跑以外,中央科學院還為其配備了一個輔助噴氣式揹包,幫助士兵可以跳得更高更遠。
至於部署形態,那就是放棄機動性,最大限度追求火力的狀態了。
在這種情況下,動力外骨骼會變形成一個大型武器支架,在穿戴者的前方展開,形成一個小型單兵陣地。
士兵可以以此來架設更加喪心病狂的重火力單兵武器,例如大口徑加特林機炮,重型反坦克火炮,16聯裝導彈發射器等等。
揹負這些重型武器計程車兵一般會使用一把突擊步槍作為副武器,先在機動形態下找好合適的陣地,再瞬間切換成部署形態,把狂風驟雨般的火力傾瀉到敵人的頭上。
這些變形機體的變形速度可都一點也不亞於變形金剛,因此從部署到開火,只需要短短几秒鐘而已,可以說是最快部署完成的單兵陣地。
喬律就親眼見識了一名全副武裝計程車兵在自己面前瞬間完成了從機動形態到部署形態的轉換,他身上的動力外骨骼裝備在轉眼間就分散然後重新組裝整合成了一門重型火炮,成為一個單兵火炮陣地架設在喬律面前。
前一秒鐘你面對的還是一把5.8毫米的突擊步槍,下一秒就變成了黑洞洞的88毫米反坦克炮炮口。
槍斃與炮決可供自由選擇,以後再也不用擔心名單不夠用了。
對於流浪地球的軍事實力而言,又是一次令人欣慰的長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