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血閣還是傾盡新洪鄉的多半勞動力趕工而成,以梁草的計劃,道路、房子,學校,水利,電力等全部要改善一下。
也想在山上全部種上藥材,可就是難找人手,而在鄉下這種地方,少年也算半個勞力了。
如果讓他們在這裡讀書,來回不便,不住碧血閣,那修煉就會成為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了。
不能像宗門那樣封閉起來,是很難管理的,需要考慮的地方太多了。
好在招生的物件是小學生和初中生,這兩所學校離碧血閣倒是相距不太遠,所以這路得修起來。
梁草也是第一時間在這兩所學校建了教學樓,以緩衝學位無足的壓力。
梁草的邀請函可謂是給安縣的領導層來了一個驚雷,整個安縣高層都沸騰了起來。
好在縣委孔書記從他兒子兒媳那邊得了內部訊息,圍繞這份邀請函專門開了一個會議。
孔書記對梁草也是深表感激的,這可都是政績,在他離任前,能幫一下樑草,還一個順手人情,他還是願意搭把手的。
孔書記明確表示:“這個碧血閣雖然是民間組織,但這項舉措利國利民,至於事實如何,還需要進一步調查,縣領導班子只發了這一份邀請函宣告,願意前去的人先報名統計,人家閣主說啦,第一批只招收安縣的孩子,報名人數限定500名,擇優錄取,外門弟子名額50個。”
教育局長沈長青提問道:“他們可有說招收的條件?而且孩子們的學業又該如何?”
“是啊,如果咱們縣裡的孩子去修煉了,那他們讀書怎麼辦?”
孔書記淡定地回道:“這個你們放心,閣主早就想到了,已經在碧血閣附近捐贈了一所小學和初中,沈局長,那兩所學校的校長,關於弟子學位的事宜,讓他們配合一下,兩所學校預計在招生前完工。”
秘書蔣文濤拿出另一張紙,“招生時間是2002年1月1日,給大家一年時間準備,招生的物件是5至13歲,不分男女,入門測試有兩關,第一關,筆試,考核內容主要是《弟子規》,《三字經》,《百草錄》,加分題《道德經》,《周易》,第二關是武試,考核的內容是長跑,跳高,5至7歲為一批次,8至10歲一批次,11至13歲一批次,懂藥理者可適當放寬標準。”
孔書記接著補充道:“他們同樣制定了三條門規,第一,不可同門相殘,第二,修煉功法不可外傳,第三,行俠仗義,鋤強扶弱,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大家掂量著來,可別帶頭破壞了規矩。”
立即就有附合道:“從門規上來看,還不錯的樣子,就是不知道能學些什麼?”
“是啊,要不開業那天去瞧瞧?”
“誰家裡沒個後輩啊?”
“孔書記,那天如果大家都去了,那手頭上的工作怎麼辦啊?”
孔書記瞪了那人一眼,“其他的事情提前吩咐下去,去視察也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如果碧血閣發展起來,咱們安縣的治安將上一個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