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三原柳一條,於貞觀十年五月四日偶得。”一身書生打扮兒的蘇晨曦輕吟著下面的落款兒,嘴裡喃喃道:“純正飽滿的‘柳氏書法’,不想柳先生竟是真的來這裡遊玩過。”
“那是自然,”小僮昂著他的小腦袋,得意地向蘇晨曦說道:“前次我隨少爺來的時候,僅跟柳先生錯了三天,差一點就與柳先生他們在這黃鶴樓內相遇呢!當時這裡人山人海,幾乎所有的人都被柳先生的這《黃鶴樓》給鎮住了!”
再一次地站到這黃鶴樓內,看著柳一條的親筆書跡,小僮的小腦袋都快仰到了天上,好像寫這詩的不是柳一條,而是他小僮一般。雖然以前每次跟柳一條見面時,小僮跟柳一條都有些不對付,但是現在,過了許久不見,這小丫頭又挺想他的。
“小僮,莫要多嘴!”李如似輕斥了小僮兩句,雙眼緊盯看著題詩亭上的《黃鶴樓》,這詩像是經人特別地裝飾過,過了近半年的時間,筆墨依然清新特異,字裡行間透著一股凌厲,就好像是剛題上的一般。
不止如此,李如似還注意到,在這題詩亭上,在這《黃鶴樓》的下面,已然是空白一片,在這過去的半年時間內。竟再無人在此為黃鶴樓題詩。一詩以掃天下,有柳一條地這詩在,以後怕是都無人敢在此題詩了吧?
“這詩在長安的時候不就有人在傳誦了嗎?我都聽過了好幾遍了呢?”芭蕉看她們家小姐還有公主都對這詩痴迷的樣子,很是不解,她識的字不多,自是品不出這詩中的獨特韻味來。{第一看書}
“那怎麼能一樣?”小僮很不客氣地白了芭蕉一眼,一副人小鬼大的模樣兒:“這可是柳先生的親筆,且又應情應景,與長安的那些學子口中所誦。怎能相同?”
“切!翻來覆去的,還不就是這幾個字,有什麼不同地?”芭蕉很不屑地撇了撇嘴。這一路上她就現,小僮這個小丫頭。有事兒沒事兒地總是會喜歡來找她的麻煩。
難道就是因為她在路上說了幾句柳一條的壞話,讓這小丫頭片子給記心裡了?嗯,有可能。蕉在心裡面誹議著,之前每次一提到柳一條,小僮這小丫頭就像是說到了自己親人一樣,興奮得都快要蹦到了天上去。
“對牛彈琴,不可理喻!”再一次地白了芭蕉一眼,小僮便撅著小嘴,賭氣似地扭過身去,對芭蕉不再理會。
“行了,你們兩個別再鬧了,”李如似回身向兩個小丫頭掃了一眼。
兩個丫頭都乖乖地閉上了嘴巴,李如似地身份擺在那裡,芭蕉雖不是她的丫環。卻也不敢對她無禮。
“原來如似兄早就已經來過了,”蘇晨曦也將目光從題詩亭上移開。剛才小僮地話,她還是聽到了。豫章與柳一條的事情,蘇晨曦早就已聽小僮說起過,對此,蘇晨曦的心裡多少也有些吃味,不過更多地,卻還是酸楚。說起來,豫章公主與她都處在同一種境地,始終都只是一邊兒在熱而已,柳一條甚至連她們的真正性別都不知道。
“是啊,初夏的時候曾來過這裡,很美,不過這裡冬日的景色卻也是不錯!”李如似緩步向前微移,憑欄而眺,雖然時節正處在冬日,不過這蛇山之上,卻仍有一抹迷人的綠色。{第一看書}且在這半山之上,雖時有清風徐徐,但卻是不覺有絲毫的寒冷。
“是啊,黃鶴樓歷經數百年而不倒,確是有它獨特迷人之處,”蘇晨曦向前走了兩步,與李如似齊肩,看著山下的蒼茫一片,輕聲向李如似說道:“不若咱們便在此地多呆上幾天吧,在咱們想到下一站的去處之前。”
說到底,蘇晨曦還是有些不捨柳一條所留的那些詩句,想在此地多臨摹上幾幅。自柳一條失蹤後,她便再沒見過柳一條所書的真跡了。
“既然蘇兄喜歡,那就依蘇兄之意!”李如似輕點了點頭,臉上地表情淡然,目光仍沒有收回,極目遠眺著遠處的白霧蒼茫,他也不想早些離開這裡。
“聽說蘇兄曾在柳先生跟前修習過書法,”過了許久,李如似回過神兒來,見蘇晨曦正提筆在題詩亭旁臨摹著柳一條的那《黃鶴樓》,便輕步走了過去,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