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琳溪一看有人出來了,立即投去期許的目光——
一個身穿灰色襯衫的中年男子滿臉春風走出來。他看起來五十歲左右,中等身材,腹部有些發福,前額的髮絲寥寥可數,卻凸顯一副天庭飽滿,微笑起來,整張臉就像年畫一樣喜慶。
沈琳溪憑直覺,此人應該就是譚老闆,於是瞥了一眼邢洪銘,等他做出應有的反應。
邢洪銘面對此人,笑容可掬,伸出了熱情的大手與對方的手銜接在一起。
“譚總,讓您久等了。”
“哈哈哈,沒等多久。您們來的真是及時。”
彼此打個招呼,邢洪銘趕緊側身示意:“這個姑娘就是丹海電視臺的記者沈琳溪同志。”
沈琳溪一聽他向對方稱呼‘同志’,便意識到他並沒把人家當外人。儼然都是一家人。她的俏臉泛起了親切的笑容。
邢洪銘不失時機衝她介紹對方:“這位就是咱們要採訪的譚總,一個地地道道的丹海人。”
“您好!您好!”
沈琳溪以一名記者的交際能力與對方展開一番熱烈的互動。
當她被請進這間辦公室,發現裡面的陳設充滿了中國元素,彷彿身臨國內。她不由風趣道:“譚總,當我一邁進這棟樓,就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
譚老闆雙眼真情流露:“每當有國內的同胞過來,我就感覺自家的親人來了,令我這個離開祖國多年的海外遊子倍感親切。”
沈琳溪一看對方真情流露,不禁溼潤了雙眼。
接下來,以訪談的形式,譚老闆向沈琳溪等人鋪開了他的創業史——
原來,譚老闆開始出國淘金,並非一帆風順,曾經遭遇過所在國的歧視,在數年中輾轉多個國家,憑藉著做生意的信譽逐漸站穩腳跟。如今,在這個貧窮又充滿戰亂的國家,把事業做大了。
沈琳溪聆聽完他的介紹,不禁感慨道:“譚總,您在遠離祖國和親人的情況下,以百折不撓的精神在這裡打拼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真是太不容易了,也太了不起了!”
譚老闆卻滿懷深情:“不,我如果沒有親人和朋友的幫助,是不會有現在的成就的。”
沈琳溪一愣:“您有親人朋友在海外?”
譚老闆鄭重地講道:“我如果沒有親戚在海外,我怎麼能出國呢?無論我在哪裡打拼,如果沒有貴人的幫助,我就一無是處。”
“您的親戚在世界各地都有嗎?”
“那倒不是。我出國創業是靠親戚,但輾轉於各地打拼靠的是朋友。”
沈琳溪露出一副羨慕的神情:“咱們中國有一句俗話,‘出門靠朋友’。您是一個交際廣泛的人,所以才能左右逢源。”
“不,我當年哪有結交四海的本事?都是靠那些素不相識的同胞幫助。”
沈琳溪愣住了:“誰在幫助您?”
“比我更早出國,或者是那些一直生活在海外的同胞們。還有,在我處於危急時,祖國的大使館也伸出過援助之手。我當年就是靠他們的幫扶,才一步步發展到現在的成就。如今,我同樣要幫助那些後繼出國創業的同胞們。”
沈琳溪眼前一亮:“怪不得我剛才採訪的華商對您幫助讚不絕口呢。”
譚老闆談到動情之處,不由真情流露:“我們這些漂泊海外的遊子們必須相互支援,相互抱團,才能克服一切困難,讓那些曾經歧視我們的人看到中國人的團結。”
沈琳溪點點頭:“嗯,透過對您的瞭解,讓我深深體會到,在祖國之外,還有像您們這樣的一個群體,不辭辛苦和磨難,把生意做到世界各個角落,成為讓世界瞭解中國的一張名片。您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華商!”
邢洪銘在旁感受著採訪者和被採訪者之間的感慨,心裡亦是百感交集。他曾經形容正遊走世界,傳播中華文化的江婉蓉為祖國最美麗的一張名片。如今,這張名片不僅僅代表她一個人,還有像譚老闆這樣心繫祖國的華商。當然,還包括像他這樣在海外工作的中企員工。那種責任感、使命感油然而生。
不知不覺,已經到了中午。這場專訪也隨即劃上了句號。
“謝謝譚總。您讓我收穫滿滿。”已經完成任務的沈琳溪打算告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