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九章入南陽 (1 / 3)

韓國地域狹小。

越過南陽,不過百里,便能抵達韓國都城——新鄭。

正因如此。

王翦攻破南陽城後,才能迅速直搗黃龍,率領大軍威壓新鄭。

‘一日破南陽’的訊息傳出中原之後,瞬間把除秦韓外的剩餘四國全都嚇了一跳,沒有人想到秦國出兵會這麼突然,更沒想到秦軍只花了一日時間,就將韓國邊境最重要的軍事要塞“南陽城”攻破。

二而等他們回過神來之後,距離韓國最近的趙、魏兩國,立刻便要派兵馳援韓國。

畢竟韓國雖弱。

但韓國在地理位置上卻是各國與秦國間的一個重要‘緩衝點’,一旦韓國滅亡,趙、魏兩國的領地就會與秦國邊境直接相交。

當下秦國勢大。

失去了‘緩衝點’,就等於失去了一層保障。

到了那時,一旦秦國突然發起進攻,趙、魏兩國的情況,恐怕也比如今的韓國好不了多少。

所以從戰略角度來說,趙、魏兩國是無論如何也不會輕易讓秦國將韓國吞併的。

然而很可惜。

兩國的援軍甚至都還沒有離開自己國家的領地,便被人攔了下來。

趙國派遣大將司馬尚率領十萬大軍正欲度過黃河,便發現對岸同樣出現了一支軍隊,正是由秦將王賁率領的十萬秦軍。

兩軍隔岸對峙數日,並未交手,最終趙軍撤退。

而魏國那邊同樣遇到了蒙武統帥的十萬秦軍阻攔,雙方交戰數個回合,不分勝負。

換句話說。

這一次為了攻打韓國,秦國至少出動了四十萬軍隊。

若非如今秦國國力強盛,四十萬軍隊同時出征,光是糧草一項就足以對秦國造成不小的負擔了。

······

而此時的南陽城內。

因為南陽城淪陷的速度夠快,再加上有著左騰這一位原南陽郡守的安撫,所以此時的南陽城內局勢看起來竟是頗為穩定。

甚至單從秩序上來看,與戰前相比,幾乎看不出多少差別。

不過戰爭的災難依舊存在。

國家層面的一粒塵埃,落在個人頭上,都是難以承受的災難。

何況南陽及附近幾個地區的底層民眾都是剛剛從去年那一場大雪災裡逃脫出來,如今絕大多數底層平民,壓根就沒有絲毫抵抗風險的能力。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