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是因為那十三家達官貴族的覆滅,所以書院招生的初期,一切才會平穩的進行下去。
不過這些貴族顯然也不會就此善罷甘休。
大動作搞不了,那就搞點小動作。
墨君打出的‘免費入學’以及‘包吃包住’的口號,對於這些貴族而言,就是一個天大的佔便宜的機會。
相比普通平民。
這些貴族每家每戶的子嗣後代,可要多多了。
如果加上各種妾室、旁系血脈、私生子······等等,一個宗族至少能有幾十個血脈後代。
而隨隨便便從中挑選一下,就能挑出十幾個適齡入學孩童。
如果任由這些貴族隨意將這些子嗣一股腦丟進‘新書院’,不僅會給書院財政帶來更大負擔,更關鍵的是,他們還會佔用其他普通平民的入學資格。
甚至很多貴族子弟從一開始接到的任務,就不是進入書院學習,而是去裡面搞破壞,擾亂書院的正常秩序。
很多貴族並不愚蠢。
最初他們也許還看不出墨君與嬴政的打算,但當新書院開始招生之後,他們立刻便反應過來。
這些貴族想要維護自己的權利與地位,不希望這個世上有人對他們的特權造成威脅,哪怕只是一絲可能也不允許。
但可惜,時代已經變了。
這些貴族在背後偷偷搞一些小動作,他們以為墨君會和他們玩這一套,然而如今的漢中,墨君才是那個制定規則的人。
至於公平?
開什麼玩笑。
墨君可從來沒有說過這一次招生會講究公平。
他是說過這次招生,所有貴族和平民一視同仁,但這個一視同仁中的‘視’,用的是墨君自己這雙眼睛。
墨君從來沒有想過消滅階級和特權,甚至他自己也維護了階級與特權的存在。
比如說:新書院的總院。
位於【聖平鎮】的書院總院是唯一一所不對外招生的書院,這座書院中的七成入學資格,都給了目前秦國的一些頂尖貴族。
兩成給了為書院貢獻了大量‘投資’的豪商地主。
最後一成才是預留給了一些透過考核的民間人士,也就是所謂的‘天才’。
墨君從來不介意特權與階級的存在,因為特權與階級本身就是激勵人類向上奮鬥的動力之一。
他要打破的是‘壟斷’與‘固化’。
墨君很清楚,這一次招生,其中有相當大一部分平民都是為了‘蹭吃蹭喝’,乃至抱著書院可以幫他們免費養孩子的想法,才把孩子送進書院之中。
但他並不在乎。
因為只需要這些孩子之中,有百分之一,甚至是千分之一的人能夠有所成就,那就已經足夠了。
畢竟對於絕大多數底層民眾來說。
讀書究竟能不能給人帶來好處,其實誰也不知道,甚至讀書到底有什麼用,他們也說不出來。
而且很多人都明白,就算讀了書,以後也未必就能成才。
但,萬一呢?
墨君所建造的書院,就像是昏暗路途中的一盞燭火,雖然光芒很微弱,但卻代表著一絲希望。
人是一種很頑強,也很可怕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