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舉了許多的例子,不過只要是提到文人的功績,然後就會新增上幾句,可惜最後功敗垂成云云。
如果是武人的功績,那麼要麼就是立下赫赫戰功,包圍家國又或者是開疆擴土。
最後再加上一句,不管是文人還是武人,都是必不可少的。
只不過在前言的引導下,會給人一種,文人必不可少,可是武人更重要的觀念。
姚崇看完這篇文章,已經氣的拍案而起,伸手就把這張《大唐日報》撕碎了。
不過撕碎之後就後悔了,還有大篇幅的內容沒看。
當然了,以姚崇現在的心態,可不是沉迷於內容,而是為了尋找這些文章的漏洞。
最後姚水又給他找了一份報紙,姚崇看完,臉色更加難看。
“這種報刊怎麼可能有人看?通篇的妖言惑眾,將文人和那些蠻夫做比較,這是對我們文人的羞辱。”姚崇破口大罵道:“給我拿筆墨紙硯過來,我要寫文章,我要撥亂反正!”
姚崇可謂是氣急敗壞,可是作為旁觀者的姚水,卻是看的真真的。
“老爺,您還想要把文章發表在《儒家日報》上嗎?”
“當然!只要把價錢降低下來,那麼肯定能夠吸引到更多志同道合的人。”
“可是老爺……”
“不用多說了,武則天能夠拿出數萬乃至數十萬兩銀子,難道老夫還沒這勇氣嗎?反正有同澤分擔。”
最後一句話倒是說出了姚崇的心聲,如果是他一個人的話,的確是捨不得花那麼多錢。
可是如果有十幾個人分擔,那這就不是問題了。
“哪怕是虧本,也要把《儒家日報》推廣出去。”姚崇咬牙切齒的說道:“這《大唐日報》昨日銷售了多少份?”
“據說昨日的十萬份已經完全售完,今日增加到了十五萬份。”姚水說道。
“這麼多?”
“老爺,大部分都只是平頭老百姓。”
姚崇臉色更加陰沉,他嘴裡說的是平頭老百姓沒什麼眼界,不足為慮,可是他更加清楚,如果所有的百姓全都被報紙引導了思維,那麼對於儒家,對於他們這些士林中人來說,將會非常的被動。
“去給我找更多的書生來,這第二期《儒家日報》必須加大數量,《大唐日報》能夠賣出十萬份,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價格的緣故,那我們也降低價格,我便不信,鬥不過那老妖婦。”
“老爺,加多少?”
“一萬份!”
姚水大驚失色:“老爺……這太冒險了吧?”
“目光短淺,燕雀焉知鴻鵠之志。”姚崇瞥了眼姚水,頗為不屑的說道。
……
“陛下,《大唐日報》截至目前為止,已經銷售了十二萬份,到傍晚時分,十五萬份《大唐日報》應該可以完全的售盡,依微臣所見明日可加印到二十萬份。”
雖然只是兩天的時間,可是掌握話語權的這種感覺,實在是太美妙了,上官婉兒看著街頭巷尾的那些讀書人,衝著《大唐日報》不斷咒罵,卻又只能無可奈何的購買,這種感覺實在是太好了。
“婉兒,你可知道洛陽城一共多少人?”
“初步估算大概有一百五十萬人。”上官婉兒有些不解,武則天為什麼會問這個問題。
“那識字的人有多少?”
“這……”上官婉兒對這個數字就不是很瞭解了。
“大概三十萬人。”武則天說道:“若是其他地方,識字的人不足一成,不過洛陽畢竟是天子之都,所以識字的人也要多上許多,足足有三十萬人。”
“陛下,您的意思是說,我們《大唐日報》還有十五萬人的分額可以爭取?”
武則天搖了搖頭:“其實《大唐日報》已經接近飽和了,因為剩下的人是很難去買《大唐日報》,用仙人的話說,這是消費意識的原因,還有就是,如今各大酒樓、茶館都有專人供讀,這也讓很大一部分人不會去購買《大唐日報》。”
“那我們可以取消那些供讀的人。”
“糊塗。”武則天輕喝道:“《大唐日報》是為了讓更多人知道我們的文章,更多人認同我們的理念,不是為了賣出去更多份。”
“微臣糊塗。”上官婉兒很直爽的承認錯誤,頓了頓,上官婉兒又道:“不過陛下,很多人購買《大唐日報》,為的其實是上面刊載的《西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