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厄老僧對自己這個弟子所言早有心理準備,於是又問道:“那你可知這五臺山,是哪位菩薩的道場?”
這個問題,少年弟子肯定是知道的:“回師尊,這五臺山相傳是文殊菩薩之道場!”
渡厄老僧點頭,如果這個問題都不知道答桉的話,他對這個弟子會很失望,於是再次問道:“你可知,這五臺山文殊菩薩最聞名於世的一個傳說是什麼傳說?”
少年弟子想了一下,他有很多答桉,正因為有很多答桉,所以才不知道應該是哪個答桉,只有搖頭:“弟子不知!”
渡厄老僧嘆了口氣:“下回,若是不知答桉,便在那疑似答桉裡挑一個你覺得最合理的!
這世上哪有十足十的把握,有的只是覺得最合理的答桉而已!”
小弟子躬身拜倒:“謝師尊教誨!”
看著小弟子如此恭謹,渡厄老僧又再次嘆了口氣:“你可知,我今早遣散所有弟子唯獨留下你一人,所為者何?”
小弟子其實是不知道答桉的,但在不知道答桉的情況下,就會有很多疑似答桉,剛才自己的師尊教導過,在不知道答桉的情況下,尋找一個自己認為最合理的答桉。
“莫不是師尊算出今日國師會前來請你,而您擔心師兄們前去戰場,會誤了修行,甚至有可能有危險。
而這個危險大到你沒有信心照顧得到師兄們,所以便將他們遣散,獨留下我這個沒什麼本事卻又不難照顧的?
所以,師尊今早便在國師未來之前,先遣散了眾弟子,不知弟子所說,可對?”
渡厄老僧搖頭:“非也!非也!
為師遣散他們,是因為他們修行已深。
這修行佛道,在人間有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為初識佛法,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修行入門,修行有一定深度,於是乎便到了第二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當對這世間以及佛門修持之法有一定認知,有一定修為,有一定深度之後,若有感悟,便到了第三重境界。
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返璞歸真!
到了這層境界,就會悟通很多道理,但也會更深入佛理之中!
等到三重全部經歷,躍身而起,得了果位之大智慧,那障目之葉、矇昧之紗擋在你眼前的世界將看得清清楚楚,然後才有資格選以後的路。
就比如我現在!”
選以後的路?
不是入西天靈山嗎?
小弟子一臉疑惑!
都修到羅漢果位了,哪怕西天靈山,有稱號的羅漢也不過是幾百尊而已。
所以,能夠修成羅漢之身,自然是要入西天靈山聖境去修行,還要選什麼路?
渡厄老僧那雙目看向山下,看向了山下的芸芸眾生,嘆息一聲:“無論是修神修佛,神佛到了一定境界了,就會拋開自己的族群,不是上天庭,就是去靈山!
若是平時,也就罷了!
可如今天庭和靈山在謀劃人族的氣運!
我如今雖為羅漢之身,但終究是出自於人族!
這千年蜈蚣領了靈山的旨意,入人間王朝為國師,本就為了謀劃人族氣運而來!
也許,是人族先祖庇護,出了個天定人王,或許是人族自己冥冥之中的自救手段!
人族舉世皆敵啊!
我又如何能在此時此刻,人族已經站在懸崖邊上,還要推他一把?
為師看破,卻又未曾看破,放下,卻又未曾放下!
之所以遣散你的師兄們,是因為他們入佛已深,已經看不到自身跟腳,留之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