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聽李婉這樣一說,林強也想起昨天的開業慶典上,電視臺派來採訪的並不是陳曉怡,而是一個新面孔。
現在聽到李婉說陳曉怡可能遇到了困擾,林強才意識到事情可能不是自己想的那麼簡單。
李婉道:“我昨晚回到家裡發資訊給她,問怎麼不是她帶隊去練習場採訪。曉怡一開始只說有其他的工作,走不開,在我的追問下,她才告訴我說,本來臺裡是安排她負責這次採訪的,不過他們那個陳總監在出發前一刻把她給換了下來,換上了一名新入職不久的實習記者。至於為什麼要臨時換人,曉怡只堅持說是正常的工作安排。我有預感,曉怡肯定是遇到什麼委屈了,而且肯定跟那個陳總監有關。”
“就是上次我跟你去電視臺,在錄播間見到的那名黑著臉的男子,叫陳維達。”李婉道。
李婉是廣告行業的資深人士,長期跟電視臺和日報社有著業務來往,加上身份特殊,跟這兩個單位的領導和部門主管都熟悉,她介紹說,這個陳維達是電視臺前臺長的堂侄子,之前是廣告部的主任,半年多前升任新聞部的總監,是陳曉怡的頂頭上司。陳維達人長得有幾分帥氣,加上手握實權,很受臺裡那些年輕女孩的青睞,曾曝出過好幾出風流韻事。
李婉說陳曉怡今天還在上班,約了她下午下班之後一起吃飯。
李婉道:“你不在,如果資源局那邊找上門來,我怕應付不過來。”
“創投公司這次過來是要跟你談融資細節了?”李婉問道。
李婉一臉羨慕:“如果真能融資成功,你可就變成大名人了。”
林強說,他準備成立新的公司來運作這個計劃,公司的名字已經想好了,就叫“陽州新潮牌教育集團有限公司”。
李婉朝他笑了笑:“看來你很有品牌意識嘛,這個公司名不錯。你準備拉哪些人入股?”
李婉看著他道:“那你是想我跟進還是不跟進呢?”
“那你還問?”李婉嗔了他一眼,道:“就不知道你想把公司搞成多大的規模,要是真像你昨晚說的需要那麼大資金投入的話,事先宣告,我可沒那麼多錢入股呀。”
跟普通人相比,李婉是不差錢,前幾年光靠經營自己的廣告公司,年收入就過百萬了,自從跟林強他們合作之後,收入更是節節攀升,起碼提高了十幾倍以上。對於現在的她來說,如果是一千幾百萬的投資肯定是沒問題的,但如果是涉及到幾千萬上億的專案,她暫時還沒有那樣的實力。況且去年在原料公司、礦業集團還有林強那個飼養專案上她都投入了不少資金,除了原料公司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有了分紅外,其他的投資短期內還不能產生回報,李婉現在手裡能用於投資的資金真的不是很多了。
林強道:“我是計劃要把公司的規模搞大一點,不能太小氣,否則的話,以後跟市裡那邊談起來就沒有足夠的底氣了。你這二天找找工商局的朋友,先把公司註冊起來。”
“註冊資金那裡倒不用申報太多,我覺得二、三千萬就差不多了,太多了意味著要承擔更大的責任,少的話則顯得公司小氣了,不過你到時候還是諮詢一下工商局的朋友,看看到底多少才合適。”林強道:“但是,這次我們必須要籌措起至少一個億的啟動資金,才能夠保證計劃可以順利實施,我的想法是,以一個億為基準,分為100股,每股一百萬元,大家量力而行,自由認購。”
“你確定就只認購十股?”林強問道。
林強道:“股份認購那裡到時候再定吧,現在關鍵是要先把公司成立起來。”
“放心啦,我已經查過了,九十年代初我國就有了私人投資辦學的先例了,1992年6月,成都市代管下的都江堰市簽發了我國第一張民辦教育辦學許可證,同年9月,全國第一家民辦學校光亞學校正式開學,引起包括《華盛頓郵報》《新聞週刊》《朝日新聞》在內的世界各大媒體廣泛報道,掀起一場圍繞民辦教育的討論、爭議、實踐與探索。”
林強一邊說一邊拿出份資料遞給李婉,道:“其實在光亞學校之前,社會辦學就有國家政策和法律的支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十九條明文寫著:國家鼓勵集體經濟組織、國家企事業組織和其他社會力量,依照法律規定舉辦各種教育事業。我把這些方針政策都摘錄下來了,你把它帶上,如果在申辦公司時遇到什麼政策上的問題,可以拿出來給對方看。”
陽州電視臺新聞採編室裡。
“陳姐,這篇新聞稿你幫我潤色潤色。”江蔓佳拿著份稿件走過來說。
“你,是陳總監交待的,他說晚上就要用。”江蔓佳急道。她也知道陳曉怡因為昨天被自己頂替了下來去採訪的事正生著悶氣,本來是極不願意過來求她,觸碰黴頭的,無奈自己寫的這篇新聞稿修改了多遍還是過不了審,陳維達便讓她找陳曉怡,無論如何都要在新聞直播前把稿子改好。
江蔓佳急的沒法了,只有去找採編室丁主任求助,等她跟丁主任再過來時,陳曉怡已經收拾完東西,拿起小挎包,不待丁主任開口,便頭也不回的朝辦公室門口走去。
儒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