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0章:張浩天要來陽州
歐雪倩也是行動派的人,第二天午安排龍熾能從各個茶餐廳分店裡各抽出一名廚房師傅,來到高橋餐飲公司總部接受培訓。請百度搜尋()
早的時候,林輝和龍強已經到廚具市場一口氣訂購了十臺蒸粉爐和三臺電動石磨回來,並對蒸粉托盤進行了改裝。蒸粉的培訓其實相當簡單,龍強做過兩遍演示,並重點交待過一些注意事項後,那些本來是做廚師的人很容易學會了,並沒有發現特別的奧秘之處,大家都有些想不明白,自己老闆娘為什麼那麼鄭重其事的要他們專門過來這裡學蒸粉。
現場蒸出來的米粉,口感和味道真的是不錯,可大家心裡都認為,自己回去後,在茶餐廳裡也能蒸出這樣的米粉來,只有他們的領班龍熾能心裡明白,關鍵的秘密並不在改裝過的蒸粉爐,也不在具體的蒸粉手法,而是在米漿的調配,還有是秘製的美味排骨。
培訓完之後,龍熾能他們直接把改裝好的蒸粉爐運了回去。林強已經交待過,這些蒸粉爐按進貨價給對方,龍強直接的把購貨發票交給龍熾能,連改裝費都沒有收。
當天下午,林強和李婉來到茶餐廳,跟歐雪倩正式簽訂了供貨協議。
在協議裡,高橋餐飲公司除了每天向茶餐廳提供米漿和蒸排骨外,還負責提供長期的技術指導,保證茶餐廳能蒸出原汁原味的米粉來,並保證在半年時間裡,不再向其他餐廳授權和供貨。
雙方約定,每個星期清一次帳。
林強坦言,自己的餐飲公司剛剛成立,還沒有送貨人手,暫時還需要茶餐廳自己過來他們總部那裡提貸。歐雪倩表示理解,並說他們每個茶餐廳都有專門的食材採購人員,可以安排人手每天早過去提貨。
“歐總,我們對餐飲行業來說,真的是門外漢,特別是對餐飲連鎖店的經營和管理,以後還要多多向歐總請教。”林強道。
歐雪倩道:“林總客氣了,其實餐飲連鎖店的經營和管理看起來複雜,但只要制定好統一的管理制度,運作起來也很簡單的,最關鍵的還是要看自己的餐廳有沒有特色,能不能形成好的口碑,留得住客人。我覺得你們那種竹箕蒸粉非常有特色,而且我認為林總的經營策略非常正確,求精不求多,以這種蒸粉為主打,不像其他的早餐店,什麼品種都有,但全都沒有自己的特色,客人光顧過後,根本不會留下印象。”
林強笑道:“我們是剛剛開店,一來是人手不足,二來也是因為除了這個蒸粉外,我們還真沒有其他可以拿得出手的品種來,不像歐總的茶餐廳,品種豐富,可以滿足客人的不同選擇。”
“其實品種多也帶來很多的問題,首先是廚房師傅要配置多人,還有是備料也很考驗人,備料多了會過期浪費,備料少了又擔心會供應不,不過像我們這種傳統的茶餐廳,品種不夠豐富,滿足不了客人要求的話,在行業沒有競爭力,很快會被同行把客源搶走了。”歐雪倩感嘆道:“有時候真的很羨慕林總你們可以輕裝陣,沒有那麼多的顧慮。”
各行業都有自己內部的規則,外行人往往只看到別人風光的一面,很少人會去關注人家風光背後所付出的努力和所承受的壓力,林強在商海沉淫多年,自己也從事過不少的行業,自己能理解歐雪倩話的意思。
“我們可以說是誤打誤撞進入這個行業的,正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並沒有歐總考慮的那麼多,所幸的是,我們這種早餐店投資不大,風險可控,便跟李總他們一起,作一下新的嘗試。”林強道。
“我看得出來,林總你們不像是嘗試那麼簡單,肯定已經有了整套的發展計劃。”歐雪倩看著林強道。
林強笑了笑,道:“不錯,我們是有一整套的計劃。怎麼說呢,我這個人是那種不撞南牆不回頭的人,專案無論大小,只要開始了,想盡可能的把它做好。我們餐飲公司正在鄉下里大量招聘蒸粉師傅,計劃在春節前,在陽州城裡至少要開三十家分店以,年後還要往其他的城市裡發展。”
歐雪倩微微點了點頭,透過這二天來的接觸,她相信林強他們有能力實現面的計劃,要不是知曉了林強和李婉的真實身份,她說不定也會自己投資把這種早餐店快速擴張起來呢。
“那林總有沒有想過要向外發展呢?”
“歐總的意思是?”林強看了看歐雪倩,道。
歐雪倩道:“如到香港那邊開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