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快到了,菜價瘋漲。
金六妮抓住機會,晚上不看電視,早早躺下休息。
凌晨兩點起來做飯,吃飽肚子,便去農貿市場批菜。拉了一車菜回來,天還不亮。
早市開場,她第一個先到,連那些用動力車拉菜的菜販子還落在她後面。
節前,首次上市的秋季大白菜,鮮嫩可口,很多市民先食為快,爭相購買。一連三天,金六妮賣得最多,收入暴漲。
這天,她又起了個大早,到批發市場批了一車近500多斤大白菜。僱了一輛計程車送到早市。
令她沒想到的是,早市一開場上了很多大白菜。價格猛地跳下來。而且銷路也不如前幾天。
金六妮從早市到夜市十幾個小時,只賣出200多斤。第二天,第三天,照舊賣剩下來的大白菜。越來越賣不動。
中秋節很快過去了,她還有150多斤大白菜銷不出去。
這天晚上,六妮沒有吃飯,也不想吃飯。沒精打采去了潘伯家。
楊媽媽做的手擀麵,端一碗給她。六妮雙手接過來放在桌子上,一動沒動。
潘伯問金六妮:“還有多少大白菜沒賣出去?”
六妮滿臉陰雲,低沉著嗓子說:“還有一百四十多斤呢,怎麼也賣不動,再等下去就爛了!”
潘大伯著急地說:“這怎麼行啊!哪能眼看著到嘴邊的東西爛掉呢!還是多想想辦法。”
楊媽媽端著還沒吃完的半碗麵條,趕忙說:“爛掉了太可惜,趕快和你大伯商量商量怎麼辦好?”
潘老爺子放下碗索性不吃了。揹著手在地上踱著步,還時不時地咳咳幾聲。這已是他的老習慣了,心裡有事總要踱著步不斷地咳嗽。他連著咳了幾聲,心裡一亮,自言自語道:
“就這樣辦,來它一下子!發動全家吃白菜,大家幫一家,不就解決問題了!”
他精神一振,喊道:“老楊婆,我看就這麼辦吧。”
“啥的這麼辦,這麼辦?大白天說啥夢話呀!”
“哈哈哈哈——我知道你不明白!”潘老頭子一聲長笑,“我是說發揮全家的力量。通知老大、老二,三女、四女還有亮亮都來拿菜,一個不能少。難道還用求別人嗎?”
老楊媽終於明白了潘老頭說的啥意思,一本正經地道,
“我看這倒是個好辦法。電話通知,叫他們早點來,不能再拖了!”
“是!電話通知,叫他們馬上來。”潘老爺子像接到聖旨,即刻撥動手機。
“亮亮路遠,下班堵車,就不必通知她了。”楊媽媽提示說。
“那不行。公事公辦,一個不能少!”潘老爺子強調說。楊媽媽不再多言,隨他老頭子去安排吧。
這時的六妮已明白是怎麼回事,她站起身來要走,不好意思地說:“千萬別麻煩家人。還是我自己處理吧。”
潘老爺子說:“方針已定,不能更改!”
潘老夫婦膝下生有二子三女:
老大、老二是男孩,其餘是三個女孩。老大、老二和父母住在一個社群,很近。
電話通知後,十幾分鍾老大就來了。
潘大伯分給大兒子4棵大白菜,30多斤重。
潘老人家說:“你人多,多給一棵。你吃菜,我掏錢。
老大問:“老爸,來拿菜還管飯嗎?”
“我貼上菜,還要管你的飯,光你的好事啦!”老楊媽很快接上了話茬:
“老大,你知道嗎?給你的菜值50多塊錢哩,可不能小看了這幾棵菜。”
老大笑著說:“老媽,你這菜給我都不想要,不新鮮。你應該付我的跑腿費才是。”
“走吧,走吧,別貧嘴了。拿回去包餃子去。”
“這菜能包餃子嗎?拿回只有我吃的份了 ,別人嘛,誰也不吃!”
老大揹著4棵大白菜很快回到家裡。妻子看也不看丟在一旁。還連風帶刺地說:
“你爹呀真向熱,招個小媳婦回家,不收房租,白住。還幫她賣菜,分吃爛菜。胳膊肘向外拐,就怕小媳婦過不好呢!”
“老婆你說些啥呀。你還不知道咱爹的性格嗎?他可是個好心人,就怕別人過不下去,有困難總想拉一把。
“就說1960年“吃草”那年吧,我才七八歲,那時吃碗餃子可不容易。過大年的時候,我媽包了一蓋子水餃,奶奶一碗,爺爺一碗,小弟一碗,我半碗。還有一碗捨不得吃,送給了鄰居病重的趙大爺。他知道趙大爺饞餃子。送去後,趙大爺不多不少吃了3個餃子……瞪著眼直愣愣的看著我老爸……看著看著便斷了氣……咳,我爸喘口粗氣說,趙大爺早該不行了,就是等吃口餃子閉眼呢!”
老大還說了一件事。
“我爸當過教師。有一年放寒假,他領著我和班裡幾個小夥伴到山上滑雪。滑著,滑著,我和一個小夥伴撞到一起。我滾到山下的雪窟窿裡。小夥伴額頭撞了個大包,躺在雪地上又哭,又叫……
一看不妙,我爸抱起小夥伴就救人。看看沒事了,才去找我。我已被積雪嗆得嘴唇發紫,不喘氣了。我爸一看毛了,又掐,又吹,又拍打,抱著我下山去找醫生……。
後來,多少年了,我問媽媽,爸爸為什麼不先救我,而去救別人?媽媽說,傻孩子,因為他是你的親爸爸,所以才不能先救你……直到後來長大了,我才懂得媽媽話裡的原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