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萬青夫婦搬來金頂山三個多月。雖和大女兒胡白雲,兒子胡白陽不在一個小區,但距離也不太遠,可以經常見面團聚,過著頤養天年的生活。
胡萬青夫婦膝下還有一子胡白月在西南大學教書,雖然不能常回家看看,但夫婦跟前有一兒一女守候,並不孤單。
胡萬青原來是吉林某大學美術學院一位著名國畫教授。上世紀90年代被招聘到延邊某大學任教,政府獎給他一套住房。退下來後,夫妻兩與兒女們一直兩地分居,來往很不方便。
去年秋裡,胡萬青和老伴蘇珊康復出院後,在大女兒胡白雲的提議下,終於下決心,把幾年前,在北京畫展拍賣會上拍賣的一筆250萬元存款拿出來,在金頂山小區買下一套220平米二層別墅小樓,加上裝潢花去近300萬元。
兩位老人心滿意足。女兒胡白雲美言老爸,誇讚說:“這才是新時代老人的眼光呢!”
兒子胡白陽也鼓勵母親:“媽媽好好養生吧。國外有報道說,會花錢的老人才長壽哩!”
媽媽蘇珊總是不卑不亢,順應道:“我就是為了長壽才來金頂山寶地養生哩。”
一次,兒子胡白陽駕著奧迪來看望老爸老媽。
老爸正在書房作畫。案几上端端正正放著一張1000元的匯款單。胡白陽把網兜裡的無籽西瓜往茶几上一放,抹了一把汗水說,
“老爸,別忙乎了。我帶來好吃的西瓜享受享受吧,消消暑再幹也不遲。”
又瞅瞅案桌上的匯款單,狐疑地問,“老爸,你又給誰做好事寄錢了?”
“這是爸爸一項愛好,你就別多問了嘛!”
“爸爸,我只是問問而已,並無他意呀!”說完,再次問道,“這到底是給那位困難家庭捐助的呀?”
“我說過嘛,不關你的事就甭管了!這是爸爸一項善舉,開心的事嘛!”胡萬青道。
“好,不問不問。切西瓜老爸吃。”
胡白陽從網兜裡拿出西瓜,用涼水洗了洗。然後上去一刀,翠綠的西瓜一裂兩行。又切了幾刀,一塊塊紅秧無子西瓜笑盈盈的擺在盤子裡,等待爸媽分享。
“媽媽呢?”胡白陽問。
“她不在家。到鄰居大姨家串門去了。”
“打手機叫我媽回來吃西瓜吧。這可是太空培育出來的又甜又脆新型無籽西瓜呢,十幾元一斤。不口福太可惜了!”
“忘了你媽有糖尿病,不能吃西瓜!”
胡白陽這才想起媽媽患有嚴重的糖尿病。就不再強調了。
胡萬青吃了一塊西瓜。用紙巾擦了擦手,拾起筆又要作畫。
“天熱,別畫了老爸。退下來了,不比青年人,還那麼苦幹,保重身體要緊。”
說著胡白陽又拿起一塊西瓜放在老爸嘴邊,“水靈靈的,再吃一塊,吃一塊。”
“還是多關照你媽媽吧。她心臟不好,高血壓,糖尿病,我很擔憂啊!”胡萬青不無感慨地道。
“爸,這些日子,我不是常來看媽媽?帶給她老人家的營養品吃得好不好?要是有效果,我多買點,你也吃。”
“養生還要從精神上多鼓勵,多關照。精神作用主管全身,是司令部,指揮中心,那可不能忽視啊!”胡萬青語重心長地說。
“是啊!我贊成這觀點。老年人精神好,免疫力強,疾病自然就少。我想這次‘十一’小長假氣候涼爽,帶二老去海南觀光旅遊,開開心嘛!”
“這可不行啊陽陽。你媽體弱多病,血糖至高不下,血壓控制不佳,可能與情緒波動有關。我很擔憂她的冠心病復發呢。”胡萬青語氣沉重地說。
“媽媽怎麼了,她有心理壓力嗎?”胡白陽不解地問。
“唉,她呀,總是粗枝大葉。對自己的病漠不關心。常常忘記吃藥打針,甚至記不住口!”
“這可不行啊爸爸。這樣下去會加重病情的發展,是很危險的!”
“是啊!每次飯前飯後,我總提醒她吃藥打針。可就是這樣還不行啊!為了她,我很多外事活動都辭去了,我沒辦法呀陽陽。”
“我看媽媽的病,長期以來與自己不重視保養,不無關係。”
“前些年我比較忙,退下來後,大部分時間又在畫室工作,加上參與社會應酬多,對你媽媽的病,我有些虧心,更談不上關照和愛護。現在看來這個問題已經顯現出來。今後,只能下更大的決心去解決這個問題了!”
胡萬青稍作停息,又加重語氣說,“從今往後我要把重心轉移到你媽媽身上,千方百計保證她的身心健康。”
“我看還是到大醫院找專家名醫給媽媽複查一次,以免延誤病情!”
“說得對呀陽陽。這幾天我正等你姐姐回話呢。前些日子,她提醒我,趕快到北京大醫院找名醫做全面檢查。她說,她北京有同學幫忙哩。”
“最好能去上海大醫院,哪裡有國際一流的醫療設施和醫學專家。北京雖然名院名醫多,但價格太貴。既要預約等待,又要高額費用……”胡白陽剛說完。
胡萬青的手機響了。是女兒胡白雲打來的。“老爸,我給北京的同學聯絡上了。只等他們來電,要是聯絡好專家,我就請假,帶媽媽去北京看病。爸爸請耐心等待吧?”
胡萬青即刻回話:“我看可以。能請下假嗎? ”
“問題不大。我在教研組工作,主要負責課題研究,時間也不是那麼嚴謹,試試看吧,不會有問題。”
“好吧,等你迴音。”
“看來有希望了?”
“是啊。耐心等待你姐姐的訊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