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科幻靈異>戰鬥在魔法世界> 第215章 宴會上的白三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15章 宴會上的白三 (14 / 80)

那麼傳統文化裡怎麼區分需要復興和需要消亡的東西呢?比如儒家,只要一說,不少人就會大叫是糟粕?其實不是這樣的,儒家其實分兩部分,一部分是儒家的哲學思想,而另一部分是儒教;儒家的哲學思想其實是光輝和劃時代的,但儒教卻是要打破重建的。如果去看《大學》、《中庸》這些東西,裡面的很多思想在任何時代都適用,不會因為社會經濟結構變了就變了,為什麼呢?因為這些思想是求道的一部分,它們是依附著道用哲學體系發展出來的。但因為社會經濟結構的關係,統治階層也為小農經濟發展了一套儒教,讓大家可以膜拜祈禱,並且制定了一些法則,比如“三從四德五綱六常”,這些東西隨著農業經濟結構的改變,則必須改變。但重要的是,大家必須認識道這些東西的廢除並不是因為它本身就是糟粕,而是因為時代變了,好東西變質了。這些東西是曾經有過它的正面社會意義的,並不是一出來就是糟粕。中國從茹毛飲血的狩獵時代進入小農時代,這些東西都發揮了極大的作用。這世界之所以有宗教這種東西,因為95%的人是不會去思考為什麼的,多數人只是想知道怎麼去做。別說沒受過教育的人,這樣的人在當今的科學家和工程師裡都不少,總有很多人不想理解背後的道,只想知道小球和羽毛是不是同時落地,這樣人從地球送去月球都很難改變他們的思考方式。其實如果每個人都勤于思考,那宗教就不需要存在了,因為如果你有智慧了,你自然就不會去做危害別人最後危害自己的事,但是很多人說不通什麼道理,所以很多宗教就變得暴力,你做好事就上天堂,做壞事就下地獄。這就跟程式設計師一樣,很多人只知道要寫這樣的程式、做這些測試、過這些流程,被公司和制度逼著這麼去做,其實你知道其中的道理的話,很多事並不是這麼單純的,而是會變的。但大多數人不理解,反正這樣就上天堂(發獎金),那樣就下地獄(炒魷魚)。但這其實也是自然的,畢竟世界不需要這麼多思想家。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