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院長呢?”
“忙了快一個多月了,今天專案有點眉頭了,醫院就放假了,張院估計在家休息呢,需要我現在聯絡張院嗎?”
鳥市辦公室裡,領導詢問張凡的事情,老韓認真的回答著。
“算了!”領導擺了擺手,像是解釋又像是調侃的給其他幾位說道:“他也不容易,聽說前段時間,醫院沒日沒夜的加。
不過這小子也會使喚人,他休息了,就開始讓咱們加班!”
“我倒是希望這樣的幹部越多越好,而不是站著等著一切指望著上級,不撥一下,他就不動,撥一下,他就動一下。
張凡同志指派我們加班,我是打心底裡願意的,也是欣慰的。”
兩位領導一個白臉一個黑臉,配合的倒是很默契。
可是錢這玩意是硬頭貨,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
十月,茶素醫院的訊息一個又一個的影響著同行們。
九月底,峰會開完,爆出了各種重大的訊息,而且今年的普外指南,直接就在醫院編撰了,甚至眾多本科生都參與了。
對於這種基因訊息,指南等重大訊息,其實普通的醫生不是那麼太關注,因為太遙遠了。
看著大家遙遠的給豎起了大拇指,其實心裡想的是:“這都是幹什麼的啊,錘子用都沒有。
尼瑪有這個成就也沒求啥厲害的,我要是有那麼先進的裝置,別說一個指南了,我都能弄個諾獎了。”
不是大家嫉妒,主要是峰會中發出的這個訊息,有點過於太大太高了。
就像是江湖中,張凡弄個了一個九陽神功或者說易筋經什麼的,大家都覺的這個牛逼,可大家都弄不懂,所以也就捧場一樣的給一聲喝彩。
就和微信朋友圈的點贊一樣,點贊之交。
就當大家覺得這一波要過去的時候,茶素醫院面板科李存厚團隊忽然發了一篇論文,“TRPV1與PIEZO1的發現與臨床引用。”
這一下,不光醫療江湖圈,甚至美妝圈都沒辦法消停了。
最讓醫療圈羨慕的是,團隊鳴謝名單裡,張黑子的名字排第一。
這不是行政感謝,也不是套話,而是真正的感謝。
“面板團隊的科研自從體外移植後,就躊躇不前,不是我們團隊躺在功勞簿上驕傲自滿。
而是因為好像遇上了科研瓶頸,或者說遇上了知識障,我們好像一下失去了方向。
雖然我們整個團隊仍舊保持著努力嚴謹的態度和精神,但沒有方向仍舊是沒有頭緒。
很多人說,科研最重要的是什麼,有些人會說是對應先進的裝置,有些人會說充沛的科研經費。
這些都沒有錯!
但,我在這裡要說一下,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而是方向。
就在我們迷茫不知前路的時候,張凡博士在今年的茶素國際普外峰會中,提到腫瘤基因化的治療方針。
就像是夜空中有一個流星劃過一樣,我們的想法被劃開了一個亮光。
這才有了這篇論文,因為時間倉促,因為我們水平的限制,其中仍有不足和錯誤,請各位批評指正。”
老李很謙虛,他和盧老頭吳老頭他們類似,可以說是就是典型的華國文化人。
雖然出國了很久,雖然求學了很久,骨子裡帶的仍舊是華國人的謙虛。
不像是張凡,張凡雖然見到誰都是笑臉相迎,看著像是店小二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