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充分發揮二級醫院小而精的特色,目前我們的醫療環境很惡劣啊同志們……”
老生常談的事情,開會的人神態各異,越年輕的越認真,不停的做著筆記,不管他在筆記本上畫娃娃,還是寫既要,反正態度是好的。
往往上了歲數,頭髮花白的甚至都有已經睡著了的,條管單位有時候也比較難心,下面的諸侯聽調不聽宣。
這玩意大概就是部裡說幹什麼,地方說怎麼幹,最後就是誰掏錢誰說了算。
張凡也聽的想睡覺,可惜今天被掛在主席臺上,他還是要臉的,但凡今天要是睡著了,打的不光是部裡的臉,還有茶素醫院的臉。
“同志們,經過研究,二級醫院必須要發展出自己的專長!”
這話一聽,張凡略微有了點精神。
其實這一招還是學的茶素醫院的,茶素醫院派遣醫生帶任務去下鄉,完不成任務下鄉不算數。
當時部裡派人去調研,好久也沒什麼說法,當時張凡以為他們幾個也就是出公費旅遊來的,還浪費了茶素醫院好幾頓食堂的飯菜。
今天看來這個飯菜沒浪費啊,也算是有點了東西了。
現在二級醫院其實走出了兩條不同的路子,第一條就是茶素醫院這種,一箇中心醫院帶動周邊各個大大小小的醫院。
這條路其實是正兒八經的光明大道,可惜除了茶素,其他地方目前來執行的話,非常困難。
首先就是其他地方沒茶素醫院這樣的巨獸,也沒有張黑子這樣能直接管轄周邊的其他醫院的院長!
另外一種模式,就是目前魔都模式。大概意思就是大型三甲醫院做主要工作,輔助康養恢復等工作下放到其他二級醫院。
這個也有優點,既讓大型三甲醫院減少工作量,還帶動起周邊的小醫院也能吃上飯。
但缺點也很明顯,輻射圈太小,就算魔都最厲害的三甲醫院,了不起也就輻射一個區撐死了,再多,一旦跨區,二級醫院就不聽話了,給你胡來,你稍微不注意,什麼丹紅丹參的,直接就往你血管裡打。
而且患者也不樂意。
老子在SJ區做了一個手術,剛下手術檯,你把老子弄到崇明去了,這尼瑪能樂意嗎。
張凡坐起身子想聽聽私長怎麼說。
結果,人家走出了第三條路,比如做一些理療啊,積極入戶把一些慢性病從三甲醫院接過來給託管了。
聽起來好像也沒啥變化,其實這玩意不怕你走的慢,就怕你不走。
二級醫院一旦繼續虧損下去,人才繼續流逝,對於普通老百姓只有壞處沒有好處。
你總不能因為嘴饞吃了門口的燒烤,晚上拉褲子,然後就去三甲醫院吧,還有上了歲數的老年人,以後越來越多。
一旦這個家門口的二甲醫院沒有了,接下來絕對環節就增加了,一些有能量的人,依託三甲醫院,直接就來公司化了,什麼給你給你來個入戶保健醫了,進家打針小護士了,陪診小幫手了,求診APP了。
好像一下子方便了很多!
其實打工的還是二級醫院的那些人,而價格就不是當年的二級醫院的那個價格了。
別覺得這是方便,其實這是災難。一次兩百,一旦家裡有個老人和小孩,你有多少個兩百付得起。
“計劃,挑選幾個地區進行試點……”
說完,領導抬頭看了一下下面的開會的人,死氣沉沉的,連個鼓掌的都沒有。
“預算專款專用六十多個億,進行為期一年到兩年的試點工作!”
這句話說完,會場裡,氣氛明顯不一樣了。尤其是一些老少邊窮的地方,幾乎都尼瑪要站起來鼓掌了。
張凡也是屬於老少邊窮的一份子,哎呦,一聽有錢,這錢是白給的啊,不要白不要啊,別說今天張凡來了。
就算張凡沒來,知道這個訊息,肯定也會想辦法參加進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