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醫生也講究一個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這絕對不誇張。
醫學常規培養,在學校的時候是給醫生們傳授基本的知識。
從大三開始就會讓學生們進醫院見習,然後大五實習,畢業再實習一年。
長達三年的臨床參與,往往就是在培養醫生把自己的知識能在特殊環境下發揮出來。
很多醫生,你讓他坐在板凳上泡杯茶,讓他說,如果對面再坐著一個美女,估計他說的知識,都能和頂尖教授相比較了。從最基礎到最前沿,涉獵相當廣,好像只要和人有關的事情,他都瞭解。都能給你說的頭頭是道。
好像不給他頒發一個諾貝爾都對不起他的知識。
可當面臨特殊情況,比如患者突如其來的馬上面臨瀕死狀態,他腦子裡面就如同漿糊一樣,什麼基礎什麼科技前沿,全都遺忘在大西洋了。他估計心裡就一句話,我主任呢!
這話一點都不誇張,所以現代醫療,特別是醫院裡面招聘人員的時候,都會說一句,這是一位成熟的醫生。
難道不成熟還要下鍋煮?煮倒不怕,就是培養太難。
當患者出現生命狀態面臨崩潰的時候,張凡腦子裡面瞬間就出現一個人體整個系統。
“心臟、血管、神經、器官哪裡出問題了。”
人體有些時候真的很脆弱,開啟腹腔你牽扯牽扯人家的腸道,拉的稍微有點用力了,它也會不高興。
開啟腹腔溫度下降了,它也會不高興。長期暴露出現細菌了,它也會不高興。
反正就是生理期的女性一樣,你都不知道你什麼地方惹到人家了。
但,總是有地方做的不對,或者沒有考慮到。可人家就是不告訴你,必須讓你猜,你猜準了,或許裡面顏笑如花,猜不著,好吧,一般男人都懂的。
觀察室內的各路專家同一時間也開始考慮,原本安靜的會場裡面,大家相互商量著。
“血容量不足?”
“不應該,張醫生的手術做的還是不錯的,失血不大。應該是應激反應控制不足。”
“也不對啊,你看他的手法,相當的精準,裘派刀法的三味他已經有火候了。”
盧老也再思考,哪裡出問題了。
這些都是在同一時間發生的。而張凡現在也是沒有頭緒。
這種破壞性的手術,他已經慎之又慎了,沒想到還是出現問題了。
“把靜脈通道能開啟的全部開啟。”
當你不知道幹什麼的時候,首先把患者的各種通道準備好!
這句話是早年間老毛子的外科大師說過的一句話。
別看老毛子粗粗慥慥,伸出手如同毛熊一樣,可在大局觀上,絕對別丸子國強。
護士長快速的在患者身上開啟通道。
當手術停止後,醫生們如同做賊一樣小心翼翼的不在觸動患者的器官,手術檯上的醫生一個一個如同虔誠的教徒一樣,期盼著機體能放鬆一點。
王老頭這個時候也沒說什麼幸災樂禍的話,人家不傻。看出苗頭的時候可以鬧,出了事情的時候,絕對不能鬧。
“我覺得應該應該讓心內的專家協助,手術之前怎麼就沒準備好呢!”
口氣好像是一種惋惜,但外行人不懂啊,領導們一聽就皺著眉頭。
心裡估計再想,都沒準備好就做手術!
至於技術,張凡前面的技術,他們是看不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