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樞這時才道:“皇上的口諭,是個意外。”他真沒料到食不厭精的皇上,會去嘗那一碗百合面。
意外?有這樣的意外?沈依依說不惱,那是假的。這樣一道口諭,就好像一把刀懸在脖子上,只要一個月後她拿不出銀絲供,腦袋就掉了!
是,她這條命是撿來的,她不怕死,但要死也不是這種不明不白的死法啊!
一名廚藝愛好者,一棟酒樓的掌管人,如果死於一道菜,真是到了黃泉都嫌丟人!
胡樞當初讓她做百合面的時候,可沒告訴她,食用的人是皇上!
沈依依沒有開口,但沉默亦是一種態度,胡樞隔著屏風,苦笑了起來:“我會盡快幫你找到蔡禮。”
事關性命,他和沈依依之間的這個結,只怕是難以解除了。
原來他與她的緣分,是這樣的淺,尚未開始,已經結束。
沈依依深吸了一口氣,壓下心裡的火氣,道:“胡世子,您能不能告訴我,您讓我暖爐會做百合面,目的到底是什麼?”
到底是幫過他許多的恩人,她不能太忘恩負義,生氣歸生氣,但不能拿他當仇人。
目的啊這可不能告訴她,胡樞隔著屏風,看了看那道有些模糊的纖細身影,語氣誠懇地道:“沈大小姐,請你相信,我絕沒有害你的意思。”
行吧,這個她信。沈依依暗歎一口氣,屈膝行禮,退了出去。
門外,丫鬟端著百合面,溫柔地衝她笑了笑,進去了。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皇上命沈依依做銀絲供的事,很快傳到了沈三太太的耳朵裡,再經由沈三太太,傳到了武昌府。
這可是事關全族的大事,丁氏和沈大老爺馬上命人赴京,要求沈依依即刻回家,解釋這件事。
沈依依才不肯回去,聲稱自己要潛心研究銀絲供,沒功夫回家,三言兩句,打發了沈家的人。
她把自己關在房裡,苦思冥想了好幾天,還真有些收穫,記起有道偏門的菜,就叫做銀絲供,但是,這裡是大梁朝,並非中國歷史上的任何一個朝代,誰知道她所理解的銀絲供,是不是蔡禮的那個銀絲供?萬一做錯了,還是得掉腦袋。
為了打聽蔡禮的下落,她嘗試著去了驃騎大將軍府,想要見見花氏。畢竟當時下令撤人的是她,或許她知道點什麼。然而,驃騎大將軍府門上的小廝卻告訴她,花氏早已離家,去了外地,但具體去了哪裡,他們也不知道。
線索又斷了,沈依依沒奈何,只好命人蹲守在驃騎大將軍府附近,只要花氏或蔡禮一回來,就趕緊來告訴她。
..
晉國府,西善堂。
竇氏愁道:“子元剛剛好轉幾天,怎麼又病重了?太醫到底怎麼說?”
顧氏生著氣道:“太醫說了,他根本沒大礙,全是因為不好好用膳,才越病越重。暖爐會那天,他用了兩碗百合面,所以強些,這幾天又什麼都不吃,自然病重了。”
竇氏嘆道:“他能吃的東西太少了,平時就不怎麼用膳,如今病了,胃口不好,當然什麼都不願意吃了。”
沒辦法,胡樞對太多食物過敏,以至於他能嚐到的食物,都是清淡寡味,幾乎難以下嚥的。竇氏曾經嘗過他的份例菜,實在是太難吃了,連她都吞不下去。
顧氏想了想,道:“老夫人,要不還是去請沈大小姐來做百合面吧?百合根潤肺止咳、清心安神,子元要是能多吃些,病肯定好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