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陽,登高望遠。
宜陽府百姓在這一天都有登高的習俗,若說宜陽府境內最高的山,那便是東城外的千嶂山了。
每年的這個時候,千嶂山那都是人山人海的盛況。
而去年重陽下了小雨,沒能登高,只怕今年這千嶂山更是人擠人的。
是以,徐茵茵有先見之明,可不想去跟這麼多人搶空氣,再者她傷勢才好沒多久,那麼高的山,爬起來也怕吃不消。
反正登高登高,只要比平地高,那都算登了高吧?
所以,他們一家今天打算去西城外的雁雲山。
這雁雲山比千嶂山矮差不多一半,瞧著是不怎麼高的,但山上有一處地方漫開野菊花,那可是好景色。
又登高又賞菊,正好合宜。
且跟董家方家她們都是約好了的,今兒都去雁雲山,登高踏秋放風箏。
徐茵茵起了個大早,穿了新做的一身衣裳,上身是窄袖小襖,下身是馬面裙,這麼一身,既好看大方,也不會不好爬山的。
再畫了個清清爽爽的妝容,梳了個矮髻,齊活!
黃嬤嬤早帶著人準備好了出行的一行東西,吃的用的,齊全得很,從前在大戶人家裡就是內宅管事的黃嬤嬤,做這些事那是得心應手的很,只要張秀蘭說一聲,她立馬就能給辦得妥妥當當的,好些不知道的規矩,有黃嬤嬤在身邊,那都省心不少。
比起竇嬤嬤不苟言笑的嚴肅性子,張秀蘭更喜歡黃嬤嬤一些,所以出門也樂意帶上她一起。
竇嬤嬤板正,留著鎮宅更好。
徐老頭跟徐老太回了宜陽府來,那也是有不少交際的,跟一眾老太太老爺子都常來往著,像今兒重陽,府衙那邊會給老人準備重陽糕和衣料這些,熱鬧得不行,一眾老太太老爺子就湊這個熱鬧去了,爬山這種體力活,他們是吃不消的。
是以,就徐茵茵一家三口坐了馬車,帶著隨行的下人們出了門,往西城去。
到了西城,在城門口跟董家幾家先後匯了合而後一併出了城往雁雲山去。
今兒晴空萬里,還吹著涼爽的微風,是個登高的好天氣。
不過兩刻鐘左右,便到了雁雲山山腳。
下了馬車來,才發現山腳下已經停著好些馬車了,還有徒步走著往這邊來的百姓,可見,也不是所有人都往千嶂山去的。
來這雁雲山的人,也不少啊。
是以,也有知機的商販專門跑到這裡來出攤的,千嶂山出攤的人不少,倒不如來這裡獨佔鰲頭。
這不,好些過來的百姓日子過的殷實的,免不得買些茶飲重陽糕等小吃的來帶著往山上去的。
馬車留在山腳下,自有人看著,隨行的丫鬟家丁們便將攜帶的東西一一拿了往上搬。
徐茵茵跟董清華方幼琴柳茵茵三個帶了丫鬟走在最前頭,抬腳就往山上去了。
張秀蘭和董夫人她們這些個夫人太太的倒不慌不忙的慢悠悠的在後面走,一面說話閒聊的,就當是平日裡的小聚一般,悠閒得緊。
至於徐春山和董千戶等一干男人們,就是最後壓陣的,慢悠悠的,更是不忙了。
徐茵茵她們也不是急爬山的,爬快了可吃不消,就比平時走路稍微快一點的速度,一面賞著沿途的風景,一面往上去。
他們前前後後的這麼大一行人,怕擾了旁人登高的速度,所以特意選了側面那條沒什麼人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