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碼頭,灘頭依舊是人潮湧動。有船工、舵手、即將離開的五百名難童,還有學生、老師、公務人員、以及買到票的平民百姓。
“盧先生來了!”
人群中突然有人喊道。這一喊像是訊號一般,碼頭上的人開始騷動起來。
“往後退,往後退!”
“……”
警備團一個連計程車兵迅速上前維持秩序,為盧作孚開路。
盧作孚在易仁和幾位護衛的保護下前往渡口。而易仁不時時朝周圍觀望,每個人都有可能是奸細,包裹船工在內。魚龍混雜,易仁不敢有絲毫的鬆懈。
“盧先生……”
“盧先生。”
周圍的人在兩邊也不時時的向盧作孚打招呼,而盧作孚帶著微笑不斷的揮手回敬他們的熱情。
來到碼頭渡口,五百多名難童一直在等候。
盧作孚看了下天色,對民生公司的工作人員命令道:“好了,準備上船吧。”
幾百名孤兒難童在盧作孚親自護送下第一批上船。
“盧叔叔,再見~”
“……”
經過盧作孚眼前的孩子不斷的向他揮手告別。
“再見~一路順風。”
盧作孚也不斷的揮手,回應著那些孩子感激目光。
孩子全部上船之後,“嘀~嘀~”一聲刺耳的汽笛聲響起。聲音響徹碼頭,響徹長江兩岸。兩艘裝滿難童的火輪緩緩的朝西而去,宜昌大搶運在這汽笛聲中正式展開。
“長亭外,古道邊,青草碧連天……”
一曲《送別》的歌聲悠盪在江面上,孩子們扒在欄杆上放聲高歌,他們搖著小手不斷的向盧作孚告別。此時此景,岸邊觀望的人群無不為之感動,一些人甚至留下了熱血。
(PS,這一幕歷史是有所記載的。而《送別》也是明國時期二、三十年代最流行的歌曲之一。)
孩子們走後,其他人也有秩序的陸續上船。還有昨晚就已經裝滿貨船物資也一同開往。
二十餘艘大型火輪,八百餘艘木船,一副千帆遠航的場景印入人們的眼簾,不為之不壯觀!船上轉載著抗日的希望,裝載這民族的希望!
一帆風順,這時的盧作孚心稍微安了下來,而這只是一個開始。在碼頭還囤積著幾萬噸的物資,在宜昌還有三萬人翹首以盼。而冬季的潛水期不會等他們,日軍的轟炸機也不會給他們太多的時間。
宜昌大撤退依舊是困難重重、險象環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