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批‘嫡系’中央軍至蚌埠後,從不想李宗仁報告。同時他們彼此之間為爭取潰退計程車兵,竟至互相動武,鬧得烏煙瘴氣。
徐州失守後,長官部駐紮鄂東,軍令部更有明令撥胡宗南部隸屬第五戰區,但胡宗南從不向李宗仁報告敵我兩方情況。
信陽危急時,竟又擅自撤往南陽。此事如非‘嫡系’將官所為,必被重懲無疑。可最後軍委會竟不了了之。
胡宗南自恃天之驕子,目無軍法。但蔣介石卻沒有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決心和遠見,李宗仁想扳倒他,有談何容易。
軍長犯錯,總要有人出來被黑鍋的,這幾乎成了國軍的傳統。前有蘭封會戰的桂永清,龍慕韓背了黑鍋,結果被斃了;中有馬當要塞的李蘊珩,結果薛蔚英背了黑鍋,被斃了。
胡宗南也得找個人背背黑鍋,才能發揚國軍背黑鍋的傳統。倒黴的當然是雜牌軍。非蔣“嫡系”的雜牌軍將領總是這麼倒黴。
在羅山浴血苦戰多日的124師師長曾元少將成了胡宗南的替罪羔羊,險些屈軍法的刀下之鬼。
124師羅山之戰是有功的。但戰事後期,胡宗南不僅撤走了羅山一帶主力部隊,甚至連支援作戰的炮兵也一併撤向信陽。
124師苦戰幾日,無一兵一卒增援。相反,軍團主力的撤走,使日軍迂迴到羅山以西。如不及時撤退,124師也許將成為武漢會戰中唯一一個被全殲的師。
??後來的軍事法庭上,胡宗南把信陽、羅山失守之責時,矛頭會指向曾元頭上。
身為川軍將領,曾元師長知道蔣委員長的假牙縫裡隨時都能擠出一個“殺”字。至那時,他就是做了冤鬼也說不清。他幾乎是帶著哭腔一再解釋全師的撤退實屬無奈,但蔣委員長就是抓住羅山不放。曾師長几乎都絕望了。
若不是老上司孫震出面說話,並再三擔保曾元,請蔣委員長給他一個戴罪立功的機會。這樣,曾元才以記大過兩次儲存了性命。
從此,22集團軍的川軍將領恨透了胡宗南。對蔣委員長歧視地方軍的做法也極度痛憤。表面上雖沒人敢說,可他們心裡都悶出了滿肚子怒火。
委員長如此包庇嫡系、包庇黃埔將領其後患是深遠的。如此一來,地方軍寒心了,為之後的抗戰乃至解放戰爭買了很重的隱患。
多撐幾天倒成了罪過?川軍不服!趕赴武漢會戰的地方軍,團以上的軍官也不服!那些非嫡系的雜牌部隊紛紛為川軍打抱不平。與此同時,他們更為自己哪一天可能突然飛來的橫禍而擔憂。
抗戰一年,國民黨軍兵敗如山倒,蔣委員長也屢次三番大喊嚴明軍法,整餳軍紀。但為申明軍法而槍決一些臨陣畏縮的將領時,幾乎總有一幕奇特的場面,令國民黨神聖的軍法慘遭褻讀,黯然失色。
抗戰中被處決的國民黨軍最高階別將領韓復榘臨戰退縮,失地千里,不斃不足以平民憤。但在華北不戰而逃,日退百里,獲得“長腿將軍”罵名的劉峙,為何卻逍遙法外,為何仍居軍職高位?桂永清、黃傑之輩亦是如此,軍法何在?
胡宗南無視戰區長官命令,擅自西撤,致使信陽和鄂北三關盡失敵手,武漢震顫,這失職抗命重案為何不咎,卻非抓住個曾元不放?
在這多事之秋,民族危亡之際,國法重如山,軍法更不能褻瀆!
(PS:蔣委員長失敗的原因很多,包庇嫡系是重要的原因之一,不然就不會有這麼多起義的部隊。正如李宗仁所說,真叫那些為國戰死的地方軍官兵寒心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