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南潯戰場局面陡轉之下。丸山支隊奇襲岷山陣地薛嶽始料未及,岡村寧次用這支奇兵直接將了薛嶽一軍。
正在這萬分緊急的時刻,薛嶽想起了俞濟時的第七十四軍。他決定調第七十四軍迎擊吉住良輔的第九師團,奪回岷山陣地,掩護金官橋大軍南撤。
俞濟時第七十四軍是標準的嫡系,是國軍“王牌中的王牌”。
這支部隊訓練有素,裝備精良,有著很強的戰鬥力,在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徐州會戰中屢建奇功。
第七十四軍軍長俞濟時,是國民黨高階將領中一位身份極為特殊的人物。
俞濟時,1904年生,浙江奉化人,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一期。
多家史料言之鑿鑿,說俞濟時是蔣委員長的親外甥。因了這層特殊關係,在國民黨軍界,俞濟時為人驕橫跋扈,目空一切,世人皆讓他三分。
俞濟時,這位國民黨軍中的小字輩,雖然沒有顯赫的戰功和耀眼的政績,卻是一位人人都不敢得罪的特殊人物。
有關俞濟時與蔣委員長特殊的關係及其驕橫跋扈、目空一切的為人,薛嶽早有耳聞。
若是換了別人,有這樣一個人統領著一支這樣的軍隊由自己管轄,可大做文章,若是操作得當,還可以此為特殊通道,接通官場金字塔最頂端的祥瑞之氣,從而為自己日後的晉升作鋪墊。
可薛嶽卻偏偏不信這個邪。
國家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國難當頭,正是軍人捨身成仁、報效國家的時刻。戰場上從來就是血與火的較量,比的是膽識、勇氣和實力,而不是烏七八糟的背景、裙帶關係或是其他別的什麼。
不管你是誰,不管你有多深多硬的背景,你既然帶兵了,大敵當前,你就得給我上!你就得捨身拼命為國效力!在薛嶽的詞典裡,似乎從來就沒有“價錢”和“情面”這樣的詞語。
九江失守後,薛嶽對南潯線一帶的防守作了周密的佈局,滴水不漏。既在南潯線正面戰場的各個險關要隘處佈防了重兵,又對自己的側背和後方有所防範。
俞濟時第七十四軍這支勁旅,就是薛嶽特意留在後方作預備隊,一旦出現緊急情況時使用的。
久經沙場的薛嶽,深知作為一位成熟的指揮官在指揮作戰時,不留預備隊無疑是一種非常危險的行為。
薛嶽二話沒說,拿起電話,接通了俞濟時第七十四軍指揮部,直接向俞濟時下達命令:
判斷由瑞昌南下之敵不過千人,著令五十一師派兵一團,推進至洪家山、天師凹、含德瑞公路至毛草坡一線,對通往瑞昌小道,確實佔領,拒止敵人東進金官橋。
對於薛嶽的命令,俞濟時不敢怠慢,他火速派兵一團向前推進。
誰知這個團剛一開上去,就與丸山支隊遭遇,雙方剛一交火,該團一觸即潰,撤了回來。
訊息很快傳到鴨咀壠,薛嶽不由得暗暗吃驚。論俞濟時第七十四軍的戰鬥力,雖說只是一個團,但也不至於如此不堪一擊。
薛嶽這才如夢初醒,是自己低估了吉住良輔第九師團丸山支隊的兵力。當時,薛嶽還不知道當面之敵竟是日軍常設師團的一個旅團!
(PS:這裡有點叫人費解,薛嶽為什麼會低估日軍兵力,他可是擊潰了王陵基的一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