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總指揮部程潛一共下了2份電令。一份是給薛嶽的,一份是給黃傑的。
給薛嶽的內容如下:
一:查當面之敵,經我連日猛攻,勢已窮促,日內必可徹底解決。茲為兼籌幷顧、應付西進之敵計,著由伯陵兄於豔日(29日)在東路軍內抽出87、88、155及61四個師,由李軍長漢魂指揮,星夜轉移於杞縣、太康,作總預備隊,並連絡黃傑、孫桐萱、劉汝明、李仙洲各部,相機擊攘西犯之敵。
二:攻曲興集、三義集之各軍師,著由薛總司令伯陵統一指揮,整理戰線,並留置有力之一部,固守蘭封附近國防工事,準備對東作戰。
程潛撤回四個師只想做到攻防兼顧,因為日軍第10師團第3旅團,以及第16師團第13旅團已經向北移動,增援土肥原的第14師團。
程潛電令黃傑的倒也簡單,就一句話:務須死守商丘,在蘭封地區之敵被擊殲之前,不得放棄。
薛嶽收到這份電文後倍感壓力,也理解程潛這樣部署的苦心。他不是沒把握殲滅土肥原的14師團,而在意東線的援軍。現在他們要面對的是包括14師團在內的三個師團,外加第一軍的強渡黃河的第4混成旅團。
日華北方面軍派出了16師團後,又派出第10師團。利用第14師團牽制薛嶽部,東西合圍全殲薛嶽,然後一舉攻下開封,佔領鄭州,奪取河南。
可是,日軍大本營卻極力反對這種急功近利的作戰方案,他們給華北方面軍下達的命令是:救出14師團,戰線緊限於蘭封,不得對開封、鄭州出手。(大本營的做法是對的,他們怕老蔣狗急跳牆跑去挖黃河,毀了進攻武漢的大部署。)
“媽的,上峰是想亡我第8軍啊!”
在商丘的指揮部,黃傑接接到程潛的電文一臉的怒氣。日軍第16師團正從東面趕來,第10師團的第3旅長以從南往北開開始進攻,現以佔領豪州。一但被16師團咬住,很有可以被兩個師團合圍殲滅。
“要不我們撤吧。這分明是哪第8軍當炮灰成就薛嶽的功勳。之前徐州大撤退,我們第8軍掩護主力已經和日軍血戰一場,我們也對的起校長了。”
身邊的參謀長給黃傑提出了撤退的建議,而黃傑也早有撤退之意,不想把自己的老本和商丘陪葬,但他始終找不到正當理由。而現在,程潛又發來了死守商丘的命令,這叫黃傑更加進退兩難。
黃傑拿著程潛的電文,道:“現在還走的了嗎?校長就不該打這一仗,直接把土肥原趕出河南不就得了。”
參謀長隨聲附和道:“是啊。薛嶽胃口太大了,卻叫我們買單。臺兒莊的時候,人家孫連仲、湯恩伯兩大軍團都吃不了一個第10師團,現在薛嶽一個軍團就想吃掉人家一個甲級師團,是不是有點異想天開了。”
二人一拍即合,幾聲抱怨後一起沉默,都在思考所謂的“正當理由”。
半天后,黃傑終於想到了正當理由,道:“就說我們軍部的電臺被日軍炸了,無法和第一集團軍薛嶽部聯絡。”
“這行嗎?”
參謀長難以置信。這名中將軍長想了大半天,竟然想出一個連三歲小孩都不信的正當理由。
黃傑回道:“這就是個噱頭。校長還是非常照顧我們這些黃埔出生的將領。桂永清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前面有桂永清擋著,我怕什麼。”
參謀長還是很擔心。黃傑和桂永清可不一樣,人家桂永清可是何應欽總長的親戚。
“就這麼定了。今天就撤,留下187師。這樣也不算棄守商丘,至少我沒桂永清做的那麼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