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飛帶著最後8人換上鬼子軍裝後離開了這座酒館。南京已經徹底淪陷,此時的邵飛無心戰鬥,他並不是不想殺鬼子,而是不想帶著他們白白犧牲,因為戰鬥已經失去了目的性。
白天行動是十分危險的,邵飛決定找一處十分隱蔽的地方先安頓下來,晚上行動。他知道南京有一處安全區(難民區),是受到國際公約限制的地方,日軍不會輕易在那裡展開殺戮,於是決定晚上去那裡,也許在那能找到孫元良師長。
13日,南京最亂的地方當屬挹江門和下關渡口。
12日5時,唐生智下達突圍、撤退命令後,中國軍隊的抵抗就此瓦解。然而,他所制訂的撤退計劃毫無可行性,並且根本就沒有安排撤退船隻,並且在撤退安排上帶有很大的隨機性,甚至也沒有人通知擔任督戰任務的第36師。
結果,第36師為了阻止國軍各部隊撤退,雙方還生了衝突,導致形式更加混亂。
有些將領接到撤退命令後擅自脫離自己的部隊,自己現行逃跑。他們只向所屬部隊打撤退電話或回去安排一下撤退事宜,先行到達下關,隨同衛戍司令部及第36師乘渡船先到江北。
如71軍軍長王敬久、該軍第87師師長沈藻等根本未回指揮所;教導總隊隊長桂永清回到富貴山地下室指揮所後告知幕僚撤退任務,即留參謀長邱清泉處理檔案等,自己單獨先去下關;其第2旅旅長鬍啟儒得知撤退訊息較早,不等會議結束,即以奉命去下關與第36師聯絡為由,電話通知其第3團團長代行旅長職責,獨自先去下關。
教導總隊的部分將領們逃走時,底下的團長還在外圍和日軍戰鬥,一直到12日晚8點半,總隊的四個團長還在紫金山開會。直到夜裡12點才開始突圍。
71軍軍長王敬久,87師師長沈藻12日下午逃走時,也沒有通知城外的部隊,直到12日傍晚261旅現城牆沒有人防守了才明白了一切,但為時已晚。
36師師長宋希濂的部隊撤退時,居然下令關城門。由於城中各部隊多沿中山路向下關撤退,而挹江門左右兩門洞已經堵塞,僅中間一門可以通行,各部爭先掄過,互不相讓,不少人因擠倒而被踩死無數。36師過江後,宋希濂竟然下令燒船,根本不管其他部隊的死活。
以上種種直接導致了幾萬國軍士兵滯留下關渡口以及南京城內,最後遭至日軍全部屠殺的慘劇。
“我誓於南京共存亡!”
比起那些逃跑的將軍,國民革命軍6軍南京衛戍軍憲兵副司令蕭山令,其人格魅力更顯的光芒耀眼。他身兼六職,明則風光,實則無奈。以他的高職,完全可以先行離開南京,然而他毅然而然的決定留下,與南京共存亡。
接到撤退命令後,蕭山令想的不是如何逃跑,而是如何用自己現有的兵力拖住日軍,為大部隊渡江爭取時間。
蕭山令為了鼓舞士氣,對手下的官兵凜然說道:“現形勢已亂,各自只顧逃命,滿城皆遊勇散兵,不聽指揮,軍心民心以無法穩定。守土衛國是軍人的職責,我等應盡忠報國,笑臥沙場,死守南京!”
隨後,蕭山令命令憲兵增築南京城內街壘工事,準備巷戰,並激勵憲兵與南京共存亡。他又帶領部下將市政府所有機密檔案燒燬。一切處置完後,他立即率領剩下的4oo餘名憲兵和警察阻擊日軍。
13日,南京的幾個城門皆被攻陷,大批日軍企圖沿中華路北上,向鼓樓、挹江門突進,在經過中華路商業街時,潛藏在商鋪內的軍人、憲兵、警察向日軍開火重創了日軍。日軍十分惱怒,在大街上架起山炮向商鋪猛轟。
整個南京城在烈焰中顫抖。市民們伏在家中忍受著驚恐與未知命運的煎熬。蜷縮在寒冬馬路上的是無家可歸的難民,以及從前方陣地上撤下來的痛苦呻吟無助的傷兵。
蕭山令帶領憲兵和警察節節抵抗,收攏人員,開始向下關撤退。
來到下關渡口,蕭山令未現一條船隻,有的只是成千山萬的散兵和難民在無助、絕望中等待那不可能到來的生命之船。
蕭山令立即組織憲兵、警察、散兵展開自救。扎木排,尋門板、圓木等渡江。
部下紮好一隻牢固的木筏,一名軍官走到蕭山令面前:“長官,木筏紮好了,你先上。”
蕭山令聽完十分惱怒,斥責道:“上什麼上!那麼多百姓還沒走,我豈能偷生!”
軍官有點無奈,幾次把他抬上筏子,他幾次都跳了下來,繼續回到岸上指揮百姓疏散撤離。
“轟!”“噠噠噠”“砰!”密集的炮聲、機槍聲、步槍聲逐一而來。日軍多路開始包抄下關渡口,激戰再起。
蕭山令立即指揮憲兵和警察部隊在江邊狙擊,掩護渡口的平民繼續撤退。
“殺啊!捨生報國,誓殺敵寇!”
蕭山令帶領將士在下關與日軍展開肉搏血戰。將軍無畏,士兵自當英勇,上千人在蕭山令的帶領下反覆衝殺。但因數日戰鬥,體力不支,周圍的軍警傷亡慘重。
大批日軍水6夾攻,朝前方瘋狂殘忍掃射,數萬軍民慘死江邊,浮漂遍野,硬是將半個長江水染成了紅色。
蕭山令見狀,雙眼冒火,率部繼續戰鬥。所有人都知道,此乃他們的致死之地,以無生路,故而決死應戰,敵人每進一步,都要付出血的代價。
雙方激戰5個小時之久,終因眾寡懸殊,背水無援,數千將士壯烈犧牲江邊。
“授命拱衛都,防守無方,無以對黨國,殺敵不力,無以對金陵老小,貪生怕死,俯稱奴,何臉見江東父老!”
站在水中的蕭山令不願被俘受辱,決絕地將手槍對準自已。“砰!”一聲槍響,蕭山令將軍倒在了已是赤紅的江水裡。蕭山令大義凜然,血染金陵,以自己的義舉,實現了“誓與南京共存亡”的諾言。
敦詩篤禮,義膽忠肝,氣吞暴日,名並鐘山。
蕭山令將軍以身殉國,也宣告了南京保衛戰的結束。南京並非不戰而陷,日軍圍城時,無數英烈用血肉之軀堅守到了最後一刻,血染沙場,寸土必爭。
(ps:歷史可以被原諒,但不能被遺忘!)
 本章完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