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拉人作為遠道而來的客軍,他們必須要快速進攻,而不是在距離本土後勤基地極遠的地方——千里之外維持軍事消耗,對任何強大的勢力來說都是致命的。
而事實上,拓北集團在當地佔據了火力優勢,海拉人短期內無法強攻,不得不企圖保持對峙。
只是,強大的後勤使得呂茗在這個地區的一系列軍事行動遊刃有餘,卻讓海拉人連保持對峙都捉襟見肘。
……
電氣歷664年9月中旬,呂茗的兵團對海拉人的外圍不斷執行小股襲擾戰,也就是利用吉普車主動在海拉人的軍營外釋放火箭彈轟炸,同時用先進的自動速射火力和精確狙擊槍械和海拉人進行連級別的戰鬥。
這種戰爭給阿基拉帶來了相當大的麻煩。小規模戰鬥中呂茗的兵團顯現得非常精銳,交換比高得可怕。追擊的牧民部隊經常是死傷一地,然後偶爾撿到了一輛拋錨的吉普車(這屬於正常機率的機械故障),而吉普車上屁都沒有,而且關鍵零件還被破壞了。
而這種情況下,阿基拉也無法動用大股部隊追擊小股部隊。
因為大部隊嘛,人數多力量大的同時,目標也大,現代兵團在進行突擊的時候需要建立防空火力網,以及通暢的資訊系統,確保遭遇反擊時候,猶如豹子一樣反擊,而不是烏龜一樣捱揍。
阿基拉要是敢亂哄哄讓一個營在慌忙之中追擊小股部隊。
蘇鴷就敢快速集結四十輛載著自行榴迫炮的火力趕到現場,能在五分鐘內開始速射,在其火力反應過來前,就迅速退出戰場。——四十門榴迫炮洗地是什麼場面,自然是不用說了。
‘火力反應速度’一千年前秉核就抓住了概念。
對今天這位海拉總督的表現,蘇鴷的評價是:“不錯,還算有記性。”
……
不過就這麼拖著,打下去對阿基拉是越來越不利。
充當偵查兵的遊牧民族,在持續不斷的特種襲擊戰中,士氣迅速陷入了低谷。
遊牧民族說得猛一點是全民皆兵,充滿狼性。但是說得刻薄一點,前一刻他們還是牧民,還想著自家的牲口,打仗不過是想要搶一點東西。他們是遊牧文化,更沒有守土的概念,打不過,通常是選擇遷徙,草原那麼大,何必來死磕?
九月下半旬,拓北集團直接將牧民計程車氣給削沒了,牧民們悄悄帶著馬匹逃了,部落酋長根本無法阻止下面。
而這造成了阿基拉軍事系統中出現了致命的短板,他的偵查系統沒了。作為遠道而來必須要進攻的客軍,必須要有偵查尖兵不斷的‘開視野’,並且一定要壓制防守方“視野”。
而現在拓北集團精兵突襲反倒是壓制了阿基拉的部隊。
這個世界沒有三國演義,而此次阿基拉帶兵遠攻的場面和孫十萬打合肥的窘境頗為相像。
同樣身為客軍對敵人主力久攻不下(拓北集團的據點阿基拉是根本打不動),同樣是外圍被敵人精兵騷擾,己方士氣低落,逐漸失去戰場控制權。
【664年10月3日,在依託山體建造的防禦營地裡,在潮溼的小木屋中,阿基拉再一次開啟了面前的作戰地圖】
在地圖上阿基拉將地圖變換成藍色和紅色,其中藍色的範圍覆蓋了大片區域,包括大量的草原、山嶺。
地圖上紅色區域非常小,是磨河渡口為中心,附近兩百公里的地域。
從地圖上看來阿基拉一方還是優勢方,但是實際上這是錯覺,藍色龐大的區域,牧民名義上還聽命於阿基拉,對海拉人彙報情況,但是這些牧民在發現戰場情況第一時間是躲避,等到確定自己安全,也就是幾個小時後,才會彙報情況,而彙報到阿基拉這裡已經是十個小時後了。
而呂茗這邊,龐大的戰場監察體系能在一分鐘內將控制範圍內的任何風吹草動,傳到總指揮部。這個戰場反應速度雙方差了幾個世代。
阿基拉那邊是回合制指揮,拓北集團這邊是即時策略指揮。
而且阿基拉現在地圖上的紅色範圍,只是拓北集團地面部隊常活躍的地區。
事實上拓北集團的空中偵查力量,早就覆蓋了大半個浩北高原,連阿基拉老巢紅塔要塞的情況都保持監視。
最近紅塔要塞輸送物資的火車已經多次被偷襲了,阿基拉已經感覺到了一個有力的絞索套在了自己脖子上。
而明明佔據了絕對軍事優勢的拓北集團如同貓戲耗子一樣,一點一點撥弄但是就是不下死手。
……
這是為什麼呢?鏡頭切到磨口軍事基地內。
在辦公室內,此時呂茗將身軀控制權交給蘇鴷,而蘇鴷正在控制呂茗審批這次作戰的公文。
檔案上一個個紅圈意味著一組組軍事人員因為工作出了紕漏,戰後他們要在全軍檢討承認錯誤。——拓北集團明明在勝利,而蘇鴷卻將整個軍隊氣氛弄成了考核。
蘇鴷手裡的戰爭,軍事體系就是一臺運轉精密的機械。所謂軍隊建設可不僅僅是喊口號,所謂優秀計程車兵也不是某些中特種兵各種社會上風騷的技能。現代士兵就是能夠在各個崗位上快速有責任心的完成專業軍事任務。